巴菲特已經出手 普通投資者要跟隨么?
伯克希爾哈撒韋日前買入美國最大的私人汽車經銷集團Van Tuyl集團引發了市場對于汽車行業的前景的討論。在彭博的專欄作家Edward Niedermeyer看來,這一次跟風者可能需要多加考慮。
在Niedermeyer看來,最大的問題在于:目前美國年均1600-1700萬/輛的銷售量已經觸及頂峰。盡管在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之下,汽車行業銷售強勁,但是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汽車貸款的擴張。這意味著銷量進一步擴大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
另外一個風險則是,所謂的擁有"護城河"的行業(即有屏障阻擋競爭對手進入的行業)能否如分析師們所預期的那樣有優勢還不確定。和其他產業相比,汽車銷售的利潤和行業保護相對較好,但是長期來看,隨著電商的崛起,傳統汽車銷售公司可能還是最終將進入紅海搏殺。
此外,網絡時代的到來也讓信息越來越透明,汽車銷售的相對利潤逐年減少,新車的前端利潤正在被其他服務和融資業務所替代。汽車融資的發展已經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擔憂,監管部門正在對那些剝削性和歧視性的汽車金融做出打擊。特斯拉所帶來的新銷售模式也讓傳統的專利店賣車模式受到挑戰。
當然,"股神"對于上述種種的潛在風險并非沒有意識到。實際上,巴菲特的高調宣稱僅僅是其進軍汽車銷售行業的第一步而已。他已經充分意識到整個行業未來所面臨的諸多挑戰,而這些有利于行業內自身的整合。一旦時機到來,巴菲特完全可以故技重施,大量并購那些有發展潛力的相關公司。
在巴菲特的雄圖偉業中,Geico汽車保險、通用汽車、比亞迪等公司均已經占有一席之地。做為一個有長線戰略有光的投資家而言,進入汽消行業顯得水到渠成。但是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盲目跟隨可能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