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紡織行業或遭利潤之殤
日前媒體報道稱:山東42個棉花萬畝示范片平均單產102.9公斤/畝,然而與這利好消息不同的是,近期從棉農到棉花加工企業到棉花紡織行業,整個產業鏈一致的聲音是“行情不好”。
從年初的每噸近35000元,后來急速下跌至19000元,今年棉花價格急漲快跌,讓價格劇烈波動,并沒有讓泉州紡織企業為之雀躍,反而陷入了因存貨而產生的利潤之殤。
存貨“剝奪”利潤
“之前,棉價一直漲,漲得讓人壓力很大,現在棉價一直跌,跌得讓人心痛。一直這樣大幅度波動,企業如果沒把握好時間點,會很被動。”福建錦興集團織造事業部執行總裁、德榮紡織公司負責人洪培機說道。
洪培機所說的時間點是指在原材料低位進貨,并衡量好存貨量。據了解,在棉價剛下跌時,有不少企業存貨過多,結果在一路下跌下,不得不面對日益增長的成本壓力。
化纖行業同樣面臨著原材料價格走勢下跌的困擾。專業網站披露的市場價格行情顯示,滌綸化纖等多數化纖原料近期均處于價格持續走低的態勢。
“如果企業接到了大單和長單,卻沒在原材料使用方面把控好,那么還不如不接。因為如果你采用存貨的高價原材料,但由于目前市場上原材料價格下跌了,終端提價提不上來,利潤就減少了。”大發科技集團總經理張家益認為。
包括上述兩家企業在內的不少紡織行業從業人士均認為,原材料價格的震蕩波動,將影響泉州紡織行業產業鏈各環節的良好銜接。“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人民幣升值、貨幣緊縮、用電緊張、用工成本大幅度上漲、國際市場需求不旺、不確定因素增多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不少企業已經呈現出生產、銷售、效益增速逐月回落,出口數量增速下滑相對明顯的不良態勢。”
資金成“過冬”關鍵
“大家總覺得原材料價格下降,對企業是有好處的。殊不知,更危險。至少,流動資金是否充足就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意味著今年紡織企業能否安全過冬。”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
上述人士表示,當庫存無法消化,新訂單又沒增長的雙重壓力下,企業的資金流動不起來,容易陷入死局。而在銀行融資渠道不暢的現實下,部分紡織企業轉而尋求民間融資,更增大了融資成本。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1-8月,我國紡織行業財務成本同比上漲了34.49%。“這種情況在泉州更甚。如今臨近年底,如果再沒有資金回流,明年的情況將會更糟糕。”上述人士表示。
為保證充足的資金流,德榮紡織和大發科技等紡織企業紛紛采取應對措施。
“時刻關注市場原材料價格行情,將生產模式更改為以銷定產,加快生產、交貨的生產效率。淡季采購常規品種時,注意階段性適量,以做好資金儲備。”洪培機介紹道。
大發科技則采取了加強生產現場管理的方式,控制好原材料的使用管理,減少原材料的無謂損耗,以節省生產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