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委胡芳日:當客觀認識創投行業現狀與趨勢
編者按:過去一年,承載著太多的特殊記憶。股權投資行業,也經受住了資本寒冬疊加疫情的雙重考驗。以紅杉中國、高瓴資本等為代表的頭部機構,他們曾經經歷數個經濟周期,如今正帶領行業走出困境。
在募資端,資管新規影響持續,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機構募資分化更加嚴重。頭部機構募更大的基金,年內數家機構完成10億美金以上基金的募集;小而美的基金也能募到最專業的錢,但更多機構無人問津、無米下鍋。無疑,這提升了LP的工作效率。
在各類型LP中,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大幅減少,引導基金熱情下降,轉而進入存量博弈;而市場化母基金同樣面臨募資難題。值得欣慰的是,險資政策組合拳為行業送上了美好預期。而諸多嘗到收益甜頭的機構,在股權投資領域邁出了更大的步伐。
2020年上半年,人民幣基金募資總額同比下降30%左右,但國資占比達75%以上,這讓機構不得不調整應對策略。而在新的地緣政治影響下,機構也在反思美元和人民幣基金配置的平衡。
在投資端,由于募資難向下傳導,機構投資案例數量、金額大幅降低。產業方面,資金偏好出現轉移,半導體、硬科技投資案例和金額數據暴漲,醫藥健康領域投資也出現放量,但互聯網模式創新明顯降溫。過程中,機構加磅存量項目動力更強。
這一年,諸多頭部機構都在思考、探索跨界的可能性。從成長期投資、Pre-IPO投資,擴展到PIPE、并購、財富管理等;從PE投資進入早期投資,無論是迎合投資人喜好,還是基于資產安全考慮,頭部機構全資產管理意愿強烈,考驗他們的,是如何在進取與貪婪間尋求平衡?
我們同時觀察到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國有背景資金、產業資本在這一年表現更加活躍,財務型投資機構被瘋狂碾壓:一方面,前者擁有更充足的彈藥資本;另一方面,項目方在融資時,對于資源支持也有更多訴求,這倒逼諸多財務型PE,逐漸重視并加大投后服務建設。
在退出端,這一年,股權投資機構迎來了豐收年份。2020年前三季度,股權市場退出案例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26%。受政策利好,IPO方式退出占比大幅提高。諸多機構在這一年里收獲了十多個IPO退出。
全球貨幣寬松,以及諸多利好政策刺激下,比如港交所新政,A股科創板推出、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等影響,赴港、A股掛牌出現“競速”現象。此外,赴美上市也從年初個別公司的財務事件影響中逐漸修復。
然而,更關注DPI的投資機構也看到了隱憂,一二級市場套利機會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IPO,卻帶來整體回報的降低,投資機構開始重視主動退出管理。與此同時,投資組合對于資金也提高了估值預期,這也是機構即將面臨的挑戰。
即將到來的2021年,市場會怎樣?面對諸多不確定性,投資機構如何提前預判?這些都將考驗投資機構的策略與智慧。而我們一直強調,無論預期多悲觀,我們都要樂觀行動。
胡芳日建議,各部門各單位各機構應加快創業投資行業立法,為創投行業正名立規。
“今年的年會主題很好地概括了近兩年中國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行業的新常態。我認為,這個狀態可能還會存在較長一段時間。”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專職副會長胡芳日在第10屆中國創新資本年會上表示。
本屆中國創新資本年會的主題是“重構與平衡:存量時代的價值投資”,胡芳日以《客觀認識中國創投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胡芳日在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工作已十年有余,在這位創業投資行業見證人看來,雖然本土創業投資市場的增速在減緩,但存量還是在增長的。他認為,行業從業者應當客觀認識中國創投行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創投委胡芳日。資料圖
中國創投現狀與趨勢
今年的創業投資市場上,募資和投資數據出現較大的下滑幅度,從業人員數量也出現顯著減少趨勢。因此,對行業未來不看好的人士不在少數。
胡芳日對行業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在他看來,市場對創投行業的一些觀點并不客觀和嚴謹,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政策的制定,甚至間接阻礙了中國創投行業的發展。
其后,胡芳日從政策體系、投資運營、理論研究三個維度分析了中國創投行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第一,中國創投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為中國創投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制度保障;但由于法律地位缺失,發展道路一波多折,未來仍未可知。
第二,中國創投總體發展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存在一定的結構性泡沫,開始存量調整,雖然短期增長受阻,但長期發展是健康的,并形成中國特色的創投運營機制。
第三,中國創投理論研究滯后,概念混亂,眾說紛紜,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操界,抑或是政策制定者,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了中國創投政策、法規、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進而影響中國創投業的健康發展。
創投行業仍無法可依
行業政策分析方面,中國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行業的管理制度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政策:一是不斷完善創投稅收優惠政策,二是不斷拓展基金募資渠道,三是積極發展創投引導基金,四是不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
胡芳日指出,盡管每年都有創投相關政策文件出臺,但到目前為止,真正法規法律性質的文件仍然沒有,創投行業仍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
在這位創投協會工作者看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發展到目前階段,制定和出臺創業投資促進條例或創業投資促進法等法律,給創業投資以法律身份,迫在眉睫。
就創投基金的投資運營問題,胡芳日從募資、投資、退出角度對行業現狀做出觀察分享。
從資本構成看,創投領域的國有機構占比在40%左右,其后是占比25%-30%的非國有機構、占比15%-20%的財政預算資金和占比10.20%的個人投資者。
對應在投資運作上,單個創業投資企業年度平均投資案例整體保持在4個左右,平均投資金額在6000萬元左右,單個案例的投資金額在1500-2000萬元之間。
退出方式方面, 采取上市轉讓方式實現股本退出的案例占比在20%左右,采取協議轉讓方式退出的案例數占比基本在40%-50%間,采取回購方式退出的占比在20%-30%之間,采取清算退出的占比5%-8%之間,采取被整體收購和其他方式退出的占比總體在5%以下。
建議加快行業立法
胡芳日在演講中尤其討論了創投理論研究的問題,認為創投概念的不明晰,直接影響了行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并將影響到創投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創新為第一動力,才能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彼J為,創投強才能創新強,創新強才能國家強,做好“十四五”時期的創業投資工作意義重大。
創投委今年7月發布的《中國創業投資行業發展調研報告》,超過半數機構認為2020年我國創業投資行業發展速度可能下滑,但認為中期(未來三年)將獲得平穩發展。調研對象認為,放開注冊登記、豁免備案管理、拓寬募資渠道、搭建投融資平臺等是支持創業投資行業發展的有效手段。
“中國創投經過20多年的自由發展,無論是在發展規模還是在對創新創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都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獨立行業?!痹谘葜v的最后,胡芳日建議,各部門各單位各機構應加快創業投資行業立法,為創投行業正名立規。
他認為,只有名正言順,才能更好地針對創業投資行業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發展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生態環境,補齊創業投資發展的短板弱項,推動創業投資行業在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在更高起點上開創創業投資發展新局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