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斧”造就晉江“體育用品王國”
“喬丹”“科比”“姚明”“易建聯”––這些國產品牌,總部都在晉江。晉江龐雜的本土運動品牌中,在國內知名的有安踏、貴人鳥、柒牌、利郎、金萊克等,這些品牌習慣在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搞廣告轟炸,以至于有人戲稱CCTV-5為“晉江頻道”。
隨著在廣告中突出自己是“民族品牌”的“喬丹”日前陷入侵權風波,傍名人的品牌開始進入人們視野。除了“喬丹”外,晉江還有“姚明”“易建聯”“科比”等品牌。
晉江緣何能成為一個“體育用品王國”?
打品牌“三板斧”
晉江––一個常住人口只有160多萬的縣級市,2011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卻高達1070億元,人均GDP超過6.6萬元,令人矚目。其支柱產業即運動休閑鞋和服裝––僅陳埭鎮此類企業就有三千多家,一度年產運動鞋5億多雙,占全國運動鞋產量的一半。
晉江人對“搭便車”式的品牌策略從來樂此不疲。安踏“成功”之后,晉江及泉州便涌現出康踏、貝踏、銳踏、耐踏、質踏、新踏、穩踏、建踏、國踏、宇踏等品牌。
叫某克(隨“耐克”)、某迪(隨“阿迪達斯”)、某步(隨“銳步”)跟風國際品牌者也不少,實際上“匹克”就有搭“奧林匹克”便車之嫌,361度早期的名字叫“別克”,與通用汽車旗下的汽車品牌“別克”相同,而耐迪龍、艾迪耐斯和阿迪王等通過打擦邊球,現在也有了一定知名度。
晉江品牌喜歡傍名人。與引來訴訟的“喬丹”情況類似,在晉江,也有不止一家企業注冊“科比體育”、“姚明”、“易建聯”等品牌。有意思的是,對于晉江品牌為何只傍籃球明星而不是足球或羽毛球明星,當地人的解釋是因為晉江人喜歡打籃球,村村都有籃球場。
品牌名之外,商標Logo領域的取巧、搭便車和山寨現象更隨處可見。
晉江企業打品牌有“三板斧”,第一板斧就是上述起名仿標;第二板斧則是請明星代言。最早請明星代言的體育品牌是安踏。1999年安踏以80萬元的“天價”請孔令輝代言,第二年孔獲奧運會冠軍,安踏市場占有率迅速攀升至13.4%。從此,晉江企業紛紛重金邀明星代言,比如美克請伏明霞、金萊克請王楠;娛樂明星也被體育品牌追捧,利郎請陳道明、飛克請黎明,貴人鳥簽下劉德華等。{page_break}
請不起大牌明星時,也有一些取巧省錢之計。比如簽下一些不知名的球員或過氣球星,打上國際巨星的標簽;或者干脆通過服裝、頭巾、擊球姿勢和慶祝動作等“山寨”一下納達爾、詹姆斯等明星,一切都惟妙惟肖,就是不給臉部特寫。
晉江品牌的第三板斧,即是不惜血本拿錢砸廣告。2006年世界杯期間,CCTV-5每4個廣告中就有一個是晉江品牌。“晉江人賺10塊錢,敢拿出六七塊錢來打廣告。”廈門源信創亞品牌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晉江人陳代山說。
不過,這類廣告大多由企業自己或小廣告公司操刀策劃,多數格調不高。比如讓廣告中的主角在莊重的博物館里自顧跳舞,穿著跑鞋去追狗、追飛機。“不要看不起這類廣告,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對品牌沒有什么概念,真的很買它們的賬。”陳代山說,“你要弄得太有創意他們反而看不懂。”
“有錢大家賺”
泉州市永高體育用品公司營銷副總裁陸遙將晉江商人的特性總結為,“有錢大家賺;你能我也能;先讓事情發生”,他認為正是這三條哲學造就了晉江品牌的獨特群像。
晉江的第一雙運動鞋是1980年代初在晉江陳埭鎮洋埭村的一間家庭作坊里做出。隨后,外貿公司的職員接下外單交給當地鞋廠生產,代工業由此發展起來。
1990年代末期,安踏在丁志忠的帶領下開始探索獨立品牌之路。此舉相當不易,因為當時做代工旱澇保收衣食無憂,而自有品牌要從零開始。丁志忠在現在的晉江富豪圈里,仍是“大哥”級的人物,雖然他只有40歲出頭。
安踏于2007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之后,特步和361度也先后在香港主板上市。他們在2010年的營收分別為74億元、45億元和43億元,是晉江前三大體育用品品牌。
以營收計,“喬丹”屬于從二線向一線品牌邁進的晉江品牌。“喬丹”的發家過程中,早年比較低調,很少花錢做推廣,直到近兩年才開始為了上市而打廣告,力推“民族品牌”。2011年上半年,喬丹半年銷售額已做到超過17億元,利潤近3.5億元。
根據喬丹體育的招股說明書,其創始人丁國雄自1980年代初開始在北京開設個體店鋪經銷運動鞋。1985年起,丁國雄開始經營運動鞋批發,并積累了原始資本。1984年,丁國雄與其父丁老歲注資13.6萬元,成立喬丹體育前身,掛靠村委會。
陸遙認為,即使飛人喬丹此次起訴很可能會延緩喬丹體育的上市步伐,但其上市信心十足,“也就是賠一筆錢的事兒,喬丹體育賠得起”。{page_break}
上市融資“緩口氣”
上市對于喬丹來說是錦上添花,但對于眾多還未上市的晉江中小品牌而言,眼下卻是雪中之炭。2008年金融危機后,成本瘋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導致了二三線品牌的潰敗,資本運作提上議事日程。
德潤投資咨詢公司董事長劉康俊介紹,大部分晉江中小企業處于資不抵債的境地,多靠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支撐運營,銀行一斷貸企業就舉步維艱,據他所知像科比體育和富士來鞋業近期均遭斷貸。
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越來越高,不少大品牌已開始將產能向內地省市遷移,營銷中心或總部則搬到廈門、上海等地。比如安踏將部分產能遷往安徽阜陽,貴人鳥在安徽蕪湖設廠,七匹狼和百麗在安徽宿州建廠等。
而中小品牌無力遷移投建新產能,生存越來越難,它們之中有的寄望于先上市融資“緩一緩”,有的則已放棄實業,炒房炒礦。
晉江目前在全球的上市企業已超過40家,數量之巨在全國縣級市中僅次于江蘇省江陰市。其中有的企業通過上市獲得轉機,比如鴻星爾克,但也有很多企業上市之后并未擴大知名度扭轉業績頹勢,比如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的“野力”運動鞋服生產商中國體育國際有限公司,2009年在加拿大上市的猛士達鞋業,2009年5月在韓國交易所上市的鴻星沃登卡等。
“很多中小企業純是為了資本運作而上市,與掮客合作,到海外買殼上市,撈一筆就走,退市時又把殼賣回給掮客。”陳代山說。
為了達成上市目標,一些在草莽時代成功打了擦邊球的品牌也不得不改頭換面。比如2004年成立的艾迪耐斯2009年7月在馬來西亞上市,上市之前,品牌更名為德意志高峰,公司更名為星泉國際。
還有的企業上市不成“上不去下不來”,折騰幾番反而元氣大傷。比如科比體育,為了赴美上市,2008年就以恒峰之名在場外交易市場(OTCBB)掛牌,卻一直未能轉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