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鞋服品牌投資微電影廣告營銷
下月,由泉州企業投資的多部微電影就要開拍了,目的性很明確——圍繞2012年這個奧運年,發動一輪斗智斗勇的奧運營銷攻勢。對此感興趣的,并不局限于體育用品企業,來自服裝等行業的品牌,也想再借機大干一場。
一次由村民出演的山寨奧運火炬傳遞活動,背后隱藏的是一個年輕人的孝心;一個最終掌握自己命運的男孩,為了追求自己奔跑的夢想,歷經各種磨難與考驗……這類的微電影,或許題材與倫敦奧運無關,但由此傳達出來的體育精神為泉州鞋服企業所看中。
小小電影
主打溫情牌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有一個老漢只聽說過奧運,從來沒有看過奧運會。當他得知今年是奧運年的時候,問在城市里讀書的孫子:“奧運火炬會不會經過我們村?”孫子不忍讓從未出過村的爺爺失望,就跟他說:“會。”之后,孫子開始聯合村民策劃一場山寨版的火炬傳遞活動。買火炬、購買服裝,聯系村民來當火炬手……當天,爺爺盛裝打扮,等待著火炬經過村莊,并看到了一場奧運火炬傳遞的盛會。看到那些熟悉的臉龐后,爺爺就已經明白了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但他知道這是孫子的孝心。
這是記者近日從業界打聽到的一個微電影腳本,據說取材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廣西某個偏遠村落發生的真人真事。正是這類溫馨的小電影,被泉州企業所看中。企業要通過這類電影傳遞其積極向上的精神。
“其實奧運微電影并不一定是和體育比賽項目有關,奧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體現的是人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現在企業想體現的可能是感恩、公益、責任等品牌文化,這類能夠觸動人心的電影題材,尤其受到歡迎。”皇品國際娛樂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蕭圓目說,目前泉州有多家企業正在籌備拍攝微電影,題材都只是和奧運“擦邊”,“溫暖人心”才是真正的主角。“并不是要強制地在影片中進行產品的植入或者品牌文化的灌輸,可能只在片尾才體現企業名稱,這些微電影更多地是要傳遞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他說。
不要明星
突出公益性
微電影《跑出一片天》里明星云集,不僅有楊冪、胡靜、戚薇、何晟銘等當紅明星出演,還網羅了田亮、高敏、錢紅、張國政等多位奧運冠軍加盟客串。但記者了解到,更多泉州企業在投拍奧運微電影時,并不看重明星效應,而更樂于突出公益性質。
諾亞國際品牌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曉霖認為,其實很多企業早期的公益片都算是微電影,在微電影營銷盛行的2012年,企業仍然會選擇最熟悉的模式作為切入點,“微電影的時間限制,注定了其公益性質會被很多企業所關注”。
蕭圓目說,企業投拍的微電影的特點,一方面是題材很多取材于真人真事,另一方面是很少起用明星作為主角。“真人真事的題材,比較勵志,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其內涵也很容易被企業所認可、接受。”他說。
“至于請明星當演員,成本太高,比如張柏芝,一旦超過了她的通告時間,每個小時要加15萬元。微電影作為一種小制作,成本控制也是很重要的。”蕭圓目說,上述的兩個特性,都決定了企業進行微電影營銷時,不會利用明星效應,“有的企業會讓品牌形象大使擔當影片演員,但非常少”。
作為《跑出一片天》的贊助商,德爾惠在關機儀式上同時舉行了捐贈活動,更想體現的是其支持中國體育事業、支持愛心公益事業的企業文化。
重在參與
誰都可以拍
往年提到奧運營銷,大家往往容易和體育用品企業聯系起來,但事實上,今年想借力微電影進行奧運營銷的已不局限在體育用品行業,泉州的戶外用品、休閑服等企業,也想來分走奧運營銷的“一杯羹”。
“目前4家有意向的企業中,只有一家是體育用品企業,其他的來自戶外用品、休閑服等行業。他們也想投拍微電影進行奧運營銷。”蕭圓目介紹,4月份是微電影開拍的密集月份,拍好之后,會選擇在奧運前上線,“奧運營銷,更重要的是作為給奧運健兒鼓勁的一個措施,讓大家在奧運前后關注到企業的特色”。
雖然《跑出一片天》已經殺青,但更多細節并沒有公布,其上映日期被定在了年中,目的就是在那個時候為中國奧運健兒出征倫敦奧運喝彩助威。
泉州金馬影視傳媒機構影視部經理謝清波表示,目前微電影的奧運營銷并不是體育用品企業的“專利”,“只要客戶有需要,市場有需要,就會有相應的產品對接”。
注重細活
創意最值錢
提起微電影的奧運營銷熱潮,業界人士分析認為,由于今年的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行,而倫敦與北京有8小時時差,“收視率肯定會下降,這導致了企業即使是直接贊助賽事,有效受眾可能并不多”。
泉州一位資深品牌營銷人士說:“現在中國觀眾已經不那么關心金牌了,大家更關注體育精神本身,所以企業自然會選擇更貼近受眾的營銷方式。”
林曉霖認為,選擇微電影進行奧運營銷,應該注意選擇題材貼近網民的,“微電影人人均可參與,屬于低門檻的營銷手段,如何體現互動和體驗的問題,就更為重要了”。
品牌管理專家認為,奧運營銷的最大資源優勢平臺就是“綠色奧運、人文奧運和科技奧運”。但是,由于奧運精神、奧運文化內涵可以無限延伸、隨意演繹,如果贊助商的創意一般,很容易造成負面影響。
營銷人士認為,無論變化如何,微電影的創意與制作質量、傳播力,以及最受吸引的觀看量、評論量、目標用戶比率等,仍然是最關鍵的元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