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歐亞經濟論壇在西安舉行
第五屆歐亞經濟論壇在西安舉行,本屆論壇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為主題,以“推進古絲綢之路沿線復興和新歐亞大陸橋互聯互通”為目標,以如何進一步繁榮上合組織經濟貿易為核心話題,匯集了上海合作組織的多國首腦,舉世矚目。
活動舉辦前夕,恰逢習近平提出中國希望同中亞國家深入合作、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宏偉目標,因此,貫穿整個論壇的另一個核心話題,正是如何進一步快速“推進古絲綢之路沿線復興和新歐亞大陸橋互聯互通”,把西安建設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城市和橋頭堡。
“毫無疑問,歐亞地區亦是古絲綢之路經過和開展貿易的重要區域”,與會的張寶通、劉發奎等陜西省當地多位政經觀察人士指出,借力歐亞經濟論壇,西安謀建“上合組織自貿區”的脈絡已經非常清晰,指日可待。
外向西安輪廓清晰
2013年8月13日,外交部正式回函陜西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批復在西安浐灞生態區設立西安領事館區事宜。
資料顯示,西安領事館區位于西安浐灞生態區西安金融商務區核心區范圍。
事實上,這一努力自2008年西安市政府提出在浐灞生態區設立領事館區的工作設想以來,就一直在持續。記者獲知,浐灞生態區作為承辦單位之一,積極聯系省市政府及陜西省外辦、西安市外僑辦,并按照外交部的相關規定,充分準備文件材料,有效完成報批流程,最終才取得外交部的批復。
按照設想,西安領事館區的開發建設將有利于統籌管理,更好地服務外國駐西安領事機構。同時,將帶來大量的高端人群,整個生態區的形象和檔次將得到提升。領事館區對于區域環境的改善、城市品質的提升都有著非常大的推動力,帶來的是區域消費觀念的改變和整個配套設施的完善。
“成功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時,省市政府力爭將浐灞打造成西安外向型經濟先導區和窗口單位的目標就已經樹立了起來,毫無疑問,如何實施,是擺在浐灞生態區面前的一道難題。”該生態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任務艱巨。
但在當地學界人士看來,“省市政府選擇將領事館區設置在西安浐灞生態區西安金融商務區核心區范圍內的出發點,也在于這一生態區是迄今陜西省唯一的金融區,其已經有了連續承辦四屆歐亞經濟論壇的成功經驗,成為了西安市乃至陜西省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一張金字招牌。”一些不愿具名的高校教授告訴記者說,盡管浐灞生態區的金融功能仍處于發育期,但這里最有希望承載起“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東方起點這一重擔。
“歷史上西安就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這里存留著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遺跡。在我國絲綢之路首批申遺的22個項目中,西安有5個,是項目最多、等級最高的城市;西安也是亞歐大陸橋中國段最大的城市,是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西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劉發奎表示,西安在科技教育、信息技術、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力設備、紡織、農產品加工、文化旅游產業上優勢明顯,初步形成了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五大主導產業,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在產業結構上有較強的互補性,合作潛力巨大。
前述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透露,按照規劃,下一步,該管委委將與省外辦、市外僑辦共同協商西安領事館區運營及管理相關工作。同時,要依托歐亞經濟論壇加快歐亞經濟貿易區規劃實施,逐步吸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外國駐西安辦事機構優先在浐灞生態區設立代表處或辦事機構。在省市政府的領導下,將全面啟動西安領事館區的建設,加快落實省市共建大西安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陜西省、西安市的國際影響力,為區域發展做出貢獻。
外向型西安的經濟構架已經非常清晰。“有了諸多領事館落地,外加西安致力打造國際陸港城市和錄得韓國三星電子等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落地,相信以浐灞生態區為依托的領事館區將給西安的外向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前述學者稱。
數據顯示,2012年西安實現GDP達4369.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增幅高于全國4.0個百分點。其中,外向型經濟對整個GDP的貢獻程度超過30%。
自貿區融入新絲路
把領事館區建到家門口之后,西安和陜西更期待國外使節們能把發軔于陜西的經濟貿易活動帶出中國,走向歐亞。
發起于2005年,2007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設在西安,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含本屆)的歐亞經濟論壇,其主要依托于上海合作組織,致力于構建中國與歐亞國家全方位、多層次的溝通渠道,打造區域經濟合作平臺,共同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各類挑戰,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我們知道,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它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環保及其他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一位熟悉上海合作組織構成的研究者指出,一方面,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面積是3018.93萬平方公里,占歐亞大陸面積的五分之三,人口14.55億,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上合組織完整地覆蓋了古絲綢之路的每一個角落,這一組織一旦啟動自由貿易區建設,則西安作為東方起點,最有可能,也最便于操作。
陜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是最早關注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學者之一,他認為,實際上近年來絲路經濟帶在國內西部各涉及省份已經架設多種平臺進行布局。比如在西安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歐亞經濟論壇,就為絲路經濟帶各國提供了一個在能源、金融、旅游等行業領域的對話交流平臺。西安這個古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如今是西北門戶城市,處在亞歐大陸橋城市的重要位置上,區位優勢不錯。并且陜西省豐富的能源、深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吸引力巨大,因此在絲路經濟帶上大有可為。
回溯歷史,2100多年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古絲綢之路”。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蘭新鐵路西段與哈薩克斯坦土西鐵路接軌,標志著東起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新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
“我們理解,習主席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的初衷是通過這條連接亞歐兩大陸、輻射30多個國家的大動脈促進國際貿易。”前述熟悉上合組織構架的研究者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特別是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與中亞國家、歐洲國家之間的往來不論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有了空前發展。“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已不滿足于僅僅建設交通運輸生命線,還要不斷加深沿線區域經貿合作,形成“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事實上,早在本屆歐亞經濟論壇舉辦之前,西安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陳洵榮等當地研究者就旗幟鮮明地指出,西安應利用好面向絲路國家舉辦的歐亞論壇品牌,爭取國家先行先試,在西安建立“上合組織自由貿易區”,向國家爭取含金量高的實質性政策,順勢而為把西安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記者獲知,以西安為核心城市籌建“上海合作組織自由貿易區”的建議,將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正式由陜西方面提出。
{page_break}
歐亞論壇成就浐灞
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的歐亞經濟論壇,也正在通過其強大的展會效應,將最初的浐河和灞河交匯處的一片亂河灘,變成了西安市最重要的綠色經濟引擎、生態和金融功能區。
“歐亞經濟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永久會址設在西安浐灞生態區。走過十年的歷程,本屆論壇已是第五屆年會。2013歐亞經濟論壇是在世界經濟格局繼續發生深刻變化,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走向縱深,黨的十八大后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歐亞各國在新起點上開啟合作發展新篇章的一次重要盛會。”前述浐灞生態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介紹說,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進程中,浐灞生態區已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2007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落戶浐灞。2007年10月成功舉辦2007F1摩托艇世錦賽。2011年成功舉辦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 。2013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在這里啟動,西安領事館區正式獲外交部批復落戶浐灞生態區。
“正是依托歐亞經濟論壇,西安領事館區才可能最終落定浐灞。”該負責人表示,西安領事館區位于浐灞生態區西安金融商務區核心區內,位置適中,交通便利,區域環境優美,市政配套設施完善,領事館區建成后,將依托歐亞經濟論壇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國家在西安優先設立代表處或辦事機構,推動陜西與歐亞各國開展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高層互訪,促進設領國知名企業投資落戶,帶動周邊經濟發展。西安領事館區的啟動建設,是省市共建大西安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又一重要成果。
事實上,因為歐亞經濟論壇在浐灞生態區的長期存在,一些重大國際賽事也在積極融入浐灞。如以“印跡中國,夢環世界”為主題的2013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共有丹麥、土耳其、法國、盧森堡等22支職業隊參賽,路線從西安出發,至天津結束,歷時18天,賽程約1800公里。通過此次比賽,向全世界宣傳了美麗陜西、大美西安,更進一步提升了浐灞生態區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極大推進了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步伐。
作為歐亞經濟論壇會址永久所在地,浐灞對這一重要活動的最好反饋,便是“綠色常駐”。
眼下,成立于2004年9月,位于西安東北部,規劃面積129平方公里的這一生態區,2011年7月經國家環保部批準成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2013年3月,經國家水利部批準,成為全國第六個、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示范區。2013年8月,經國家住建部批準,成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
前述負責人介紹說,成立以來,浐灞生態區始終堅持“生態立區”戰略,按照“河流治理推動區域發展,新區發展支撐生態建設”的發展思路和“打造國際化管理團隊,建設現代化生態新城”的發展目標,著力加強浐、灞河流域綜合治理,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初步建立了生態治理與城市建設統籌兼顧、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另一方面,浐灞生態區圍繞水環境建設和濕地修復與保護,實施了一系列生態工程項目,基本形成了大水大綠的景觀風貌。數據顯示,已累計修復濕地1.7萬畝,建成林地2.9萬畝,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95%,河流水質由劣五類恢復到地表三類,負氧離子含量達到2000到6700單位,鳥類種類由過去的60多種增加到200多種,浐灞生態區由過去的生態重災區變為西安重要的生態補償區。
記者獲知,備受關注的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的規劃建設和籌建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進。該園區已初步形成了以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西安浐灞生態區為核心區和首發區的規劃布局,整個園區將緊扣歐亞經濟論壇的宗旨,依托上海合作組織,充分利用浐灞生態區現有條件、資源和優勢,面向歐亞地區打造歐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國際會展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同時,為進一步提高綜合園區的承載力,浐灞生態區已委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開展綜合園區戰略規劃的研究,以滿足園區戰略發展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