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中信證券 “爭食”西安凱立IPO 客戶集中、原材料稀缺成隱患
7月17日,西安凱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凱立”)沖刺科創板IPO已進入上交所問詢階段,中信建投證券擔任保薦機構。
西安凱立成立于2002年,是國內貴金屬催化劑行業早期的先行者之一,憑借技術創新從7個人的小公司發展成為注冊資金8000萬元、員工170人的科創型企業。公司主要從事貴金屬催化劑的研發與生產、催化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廢舊貴金屬催化劑的回收及再加工等業務,為我國精細化工領域技術領先的貴金屬催化劑供應商,開發的多種貴金屬催化劑產品實現了進口替代。
2015年12月,西安凱立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并公開轉讓,今年6月19日,其科創板上市申請被上交所受理。
中信證券痛失西安凱立IPO項目
近一年來,在政策改革推動之下,IPO市場再現繁榮之勢,隨之而來的便是各大投行保薦機構更為白熱化的項目競爭。
中信建投作為近兩年來崛起的新晉“投行王者”,其與老牌的“券商之王”中信證券之間在IPO市場的份額之爭也早已成為了公開的秘密。
這一次,在西安凱立IPO這一規模并不算大的項目中,一些細節也正面反映了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這一對新老投行王者的激烈競爭關系。
實際上,在2018年11月西安凱立籌備IPO之初,擬定的中介券商并非中信建投,而是中信證券。
2020年2月26日,西安凱立突然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中信證券于2018年11月27日簽訂了《西安凱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A股上市之輔導協議》,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陜西監管局(以下簡稱“陜西證監局”)報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材料且獲受理。
西安凱立稱,鑒于公司戰略發展需要,經與中信證券友好協商,一致同意終止關于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輔導,雙方于2020年2月24日簽署了終止協議,并向陜西證監局備案,中信證券不再擔任公司上市輔導機構。
緊接著3月31日,西安凱立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2020年3月30日,公司向陜西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備案登記材料并獲受理,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
西安凱立于2020年6月10日召開了2020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在科創板上市的議案。
貴金屬資源稀缺
此次IPO,西安凱立擬發行不超過2336萬股,募集資金6.5億元用于先進催化材料與技術創新中心及產業化建設項目、稀貴金屬催化材料生產再利用產業化項目,并補充流動資金。
據了解,貴金屬在全球屬于稀缺資源,我國主要貴金屬大部分依賴進口。2018年,我國鉑族金屬總供給量為215.8噸。其中,凈進口量達到175噸,較2017年同比增加18.3%。
近期全球疫情蔓延,逆全球化升溫,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全球催化劑產業產生了較大影響。
西安凱立表示,貴金屬催化劑的主要原材料是鉑、鈀等貴金屬原料,我國在鉑族金屬資源上屬于極度匱乏的國家,其價格受全球和下游行業經濟周期的影響變化快、波動大,且鉑族金屬價格昂貴,通常占產品生產成本的90%以上,所以貴金屬價格的波動對企業成本影響較大。
“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汽車大國、化工大國,我們所需的貴金屬量很大,依靠進口和自己生產是可以支持日常生產的,但伴隨著疫情和貴金屬產品用途的日益擴展,從長遠發展和需求量持續增加的角度看,貴金屬價格上漲趨勢預期還會持續,近幾年鈀、銠的價格漲幅較大,給下游應用企業帶來較大成本壓力。若未來由于國際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國內貴金屬供應出現短缺,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較大的影響。”西安凱立回復21世紀報道記者稱。
公司下游客戶在醫藥領域較為集中。招股書顯示,公司現有產品以精細化工領域應用為主,其中醫藥原料、中間體領域是重要市場,主要下游客戶運用領域多為醫藥行業。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來自醫藥領域客戶的收入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72.24%、63.52%、70.82%,公司前五大客戶也較多地集中于該領域。
西安凱立表示,隨著國內“4+7”帶量采購、藥品關聯審評和一致性評價政策的實施,藥品企業的集中度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若由于公司產品質量、行業競爭等因素流失主要客戶,或出現醫藥行業新型催化劑的替代使用,將對公司的經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