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獅科技效能 “智慧生產”增效降本
行進中的紡織服裝制造業悄然轉型,傳統的依靠勞動力比拼勞動強度和熟練度的生產模式有其難以突破的局限性。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紡織服裝制造企業越來越重視智能設備的投入,尋求一種新的智慧生產方式,為企業解圍鋪墊,以期實現突破。
智造提升工藝
在特步集團一生產車間里,記者看到,流水線上的工人機械性地將鞋面材料釘到模板內,推至針車下,踩踏電腦花樣機的開關,針車便按照預先設定的軌道,操作十分簡便,新人稍加講解便可上機臺操作。該生產車間總監戴先生表示,“只要預先在電腦花樣機內嵌入程序產品模板,便可實現鞋面車縫的自動化全過程。”
戴先生坦言,以往整個鞋面縫制被劃分多個模塊,每名工人完成一道工序后,還得轉移到另一名員工進行下一道工序,多人多道工序協同操作使得鞋面縫制欠缺“一致性”,轉移過程中也極易造成勞動力資源浪費。他同時指出,多道工序集中合并作業下的“集約化”的操作帶來工藝的提升顯而易見。
此外,智能設備作業下,鞋面縫制邊距均等、拐彎間過渡流暢、縫制處平滑結實等諸多特點,擁有人工作業所不具備的優勢,已然成為業界的共識。
智造增效降本
七匹狼一生產車間廠長許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算了這樣一筆賬,前些年車間通過引入智能設備自動模板機后,生產效率提升近30%。值得一提的是,自動模板機對員工技能的要求急劇降低,由此帶來的直接好處是,員工不用接受長時間的技能崗位培訓,便可直接上崗操作,節約了以往的新人培訓時間,30%的生產效率提升并未將該項內容統計入內。
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許廠長以“充絨機”舉例說明,以往充絨每片的工序費在1角左右,而采用充絨機后每片的工序費驟減至5分錢,成本降至原先的一半。此外,人工的充絨只能“定性”準確,而自動充絨機是“定量”的精確,兩者比較起來,后者的充絨更加均勻、美觀。
智造優化流程
在眾誠(福建)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自動吊掛系統前,其上方布滿了各式的軌道,如同城市輕軌交通系統般復雜而又有序。工人們將整件衣服的裁片掛在衣架上,根據事先在電腦系統中輸入好的工序,當完成一道工序后,手指輕按控制鈕,懸吊系統就自動將衣架傳送到下一個工序站。
據介紹,以往大部分生產線,都是把上個工序裁好的產品捆扎起來送到下個工序,而吊掛系統是以“單件流”的生產方式設計,上個工序的工人完成自己的工作,產品馬上就自動送到下個工序。
眾誠(福建)有限公司總經理蔡世雄表示,從宏觀上而言,吊掛系統支持多訂單、多款式的生產,能有效提高縫紉機使用率,增加針動時間;從微觀上而言,吊掛系統能夠根據員工能力,自動平衡相同工序中不同工作站的工件供應數量,靈活增加或調動員工,改變生產流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