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絲綢業(yè)困局求解
曾經貴氣十足的絲綢如今紆尊降貴,屈就街頭喝賣20元、30元一件。掉價的絲綢與高企的生絲成本形成巨大反差。
又是一個酷熱的夏天。
傍晚時分,位于鳳起路上的環(huán)北絲綢服裝城里,經營戶們早早地就打了烊,而在附近西健康路的中國絲綢城商業(yè)街中,一盞盞燈卻陸續(xù)亮了起來。來自臺州的某絲綢商鋪老板王先生,無聊地坐在絲綢布料堆中,一邊玩著電腦,一邊不時張望著稀稀落落從門口走過的人。
7月2日開始,絲綢城管委會要求零售商戶在晚6點到8點30分之間開“夜市”,以促進銷售。這也是繼去年“挑燈夜賣”后,絲綢城再度實施的“振興規(guī)劃”。但幾天下來,客流量增長似乎并沒有想象那般“美好”。而在此之外,外貿復蘇緩慢、上半年原料價格飆漲,一時間,巨大的壓力使得整個行業(yè)又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當中。
“夜”以繼日
這個7月,來到絲綢城的人們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一些變化——入口處的高大牌樓下掛起了喜慶的紅燈籠,牌樓腳上貼著宣傳海報,“夜市”的標識格外引人注目。邊上的墻壁則多了一塊巨大的LED電視屏,不斷轉播著關于南非世界杯的最新消息。
正午時分,導報記者來到絲綢城商業(yè)街鳳起路的入口處,透過牌樓一眼望去,似乎人頭攢動,走近一看才發(fā)覺,原來每家商鋪門口都擺放了若干個仿真模特,而真正來逛店的人其實并不多。
不少商鋪門口最顯眼處,都擺上了好賣的絲綢衣服和圍巾,價碼牌上標著大大的數(shù)字——“45”、“30”。“快來看看吧,這個圍巾10元一條。”走進絲綢城后,順著吆喝聲,就看到不遠處一家商鋪在特銷,只是看的人雖多,買的人卻很少。店主無奈地對記者說,“這些都是仿真絲的,真絲實在是賣不出價格了,上半年生意不好做,到了下半年不知道會不會好起來。”他告訴記者,在絲綢城購買衣服和圍巾的有很多是游客,也有一些來淘“便宜貨”的老杭州。但不論是游客還是本地人,他們看著滿街價格已十分實惠的衣服心里其實已經樂開了花,可到了買的時候還是一個勁地還價。
“但實在是不能再低了。”店主坦言,和以往相比,每件衣服的成本就提高了很多。他告訴導報記者,杭州的絲綢原料多由浙江本地供應,而上半年繭和絲的價格都在上漲,“像這件衣服,去年進價只要80元,我標價120元;可是今年進價就要100元,如果我再賣120元,那除去其他費用就沒有利潤了,所以只好賣貴一點,可是這樣一來銷量自然受到影響。”他指著店里的一套唐裝,無奈地說。
在一家賣中老年絲綢服裝的店鋪里,當問起晚上夜市生意怎么樣,一位老板表示,“周末還好,平時還是沒什么人,不過也沒辦法,市場規(guī)定要開的。”而實際上,這樣的“怨言”早在去年就已經有所“耳聞”——“營業(yè)員加班費、電費增加,夜市的銷售卻不一定能夠補上這部分損失。”
而為了豐富街區(qū)經營業(yè)態(tài),今年夜市活動,絲綢城又精心打造了所謂的“絲綢精品商場”。7月2日,這家位于鳳起路和西健康路交叉口的商場正式亮相營業(yè)。然而幾天下來,生意情況卻和商業(yè)街相差無幾。導報記者發(fā)現(xiàn),盡管推出了“單店實付金額滿400立減50元”的活動,但除了一樓的兩個品牌商家人氣尚可,樓上的8個品牌商家中,有兩家大門緊閉,剩下的依舊人流稀少。
“絲綢生意難做,這也是整個行業(yè)面臨的問題。”采訪中,絲綢城一家經營面料的老板告訴導報記者,而就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成本的提高又是首當其沖的。
陣痛
截止6月底,浙江的春繭收購基本結束。
統(tǒng)計顯示,在湖州,春繭的收購價達到了每擔(50公斤)1640元,折合每公斤32.8元,比去年同期的987元上漲了653元。按照每2.5噸春繭制成1噸干繭,每3.5噸干繭制成1噸生絲來計算,收購價格生產的生絲每噸原料成本超過28萬元。而此前,中國繭絲交易網曾經進行過一項調查,顯示湖州繅絲企業(yè)能夠承受的鮮繭收購價格僅為每擔1384元。“按照目前的原材料價格,繅絲企業(yè)生產一天就虧本一天。”對此,湖州一家絲綢企業(yè)的負責人說。
浙江中維絲綢集團有限公司是湖州市區(qū)惟一具有資質的蠶繭收購企業(yè)。每年收購前,中維都會召集湖州的20家繅絲企業(yè)召開廠長會議,確定當年各個繅絲廠的蠶繭配額并簽訂認購合同。然而今年,中維提供的蠶繭數(shù)量僅能滿足繅絲企業(yè)三分之一左右的原材料供應,剩下的只能由企業(yè)自己想辦法。無奈之下,一些企業(yè)不得不向蠶繭比較多的地區(qū)購買原材料。
“其實這個相當不劃算。”一位繅絲廠老板告訴導報記者,“以廣西為例,光從運輸成本一項來說,一噸繭絲的成本就要增加4500元到5000元。”蠶繭價格一路高漲,繅絲企業(yè)本可以相應提高真絲價格消除成本壓力,但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真絲的需求并沒有相應地增加。
導報記者了解到,絲綢是浙江傳統(tǒng)的大宗出口商品,出口量占全國的四成。然而,來自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輕工紡織業(yè)管理辦公室的數(shù)據(jù)顯示,因為絲綢價格不穩(wěn)定,目前大多數(shù)國際買家對絲綢面料的采購減少,絲綢的出口形勢并沒有明顯回升。更值得關注的是,由于蠶絲出口歐洲尤多,近來由于歐元貶值,致使蠶絲出口嚴重受阻。而隨著歐債危機后續(xù)影響的進一步加深,“出口幾乎不可能比往年增加。”與此同時,一些絲綢企業(yè)也因為用不起絲綢面料,改為成本較低的其他纖維面料。
“如果按照目前的形勢發(fā)展下去,浙江的絲綢產業(yè)會很快面臨萎縮的境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表示,繭絲價格倒掛僅僅是表象。他告訴導報記者,以湖州為例,這幾年來蠶繭產量的下降,除了受到“東桑西進”等產業(yè)轉移政策,以及本地桑園面積減少等因素影響以外,與蠶農的年齡結構有很大關系。
“蠶農基本上集中在50歲以上,湖州的絲綢產業(yè)基本上靠這一輩人支撐著,當他們的勞動能力下降后,并沒有年輕一代接他們的班,后者大多會選擇其他賺錢更多的行業(yè)。”他說。
期望中堅守
如今,值得欣慰的是,盡管目前產業(yè)低迷,上下游的參與者們卻都因為對未來的期望還在苦苦堅守著。在浙江各地,由于春繭價格好,一些原來決定不養(yǎng)夏蠶的蠶農,都紛紛開始補訂蠶種。這幾日,南潯區(qū)和孚鎮(zhèn)重兆村的養(yǎng)蠶戶老江就忙著侍弄開了夏蠶。“養(yǎng)了6張。”他告訴導報記者,今年養(yǎng)了10張春蠶,平均每擔賣到1790元,比去年提高了將近一倍。接下來,他還準備到鄉(xiāng)里訂購30張秋蠶種,要“好好地賺上一筆”。{page_break}
“蠶絲屬于商品性農產品,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較大,同時受到區(qū)域問題影響,政府部門應該提供更多信息服務,有效地指導農民進行生產。”對此,有業(yè)內人士建議。
鼓勵企業(yè)和蠶農結對、共同應對市場變化同樣是一條路子。而之前,已經有企業(yè)開展了類似合作并初嘗甜頭。導報記者了解到,從去年開始,浙江一些絲綢企業(yè)已經開始探索在廣西等西部基地建立自己的蠶桑基地。今年,嵊州的巴貝集團就在四川南充、儀隴等地區(qū)建立了桑蠶絲生產基地。
在產業(yè)鏈下游,絲綢企業(yè)同樣在尋求突圍之路。采訪中,一位絲綢城店主表示,雖然普遍銷售狀況不太好,但也有生意不錯的,比如一些高檔次的真絲睡衣就賣得很好,很受顧客歡迎。“除了價格之外,還是商品本身的問題,很多店里的商品更新很慢,每年進貨時的樣式色彩幾乎都一樣,明顯跟不上市場的需求。”他說。
事實上,在這場困局中,“受傷”最輕的也恰恰是那些著力提升產品附加值的商戶。“我們不但擁有自己的印花廠和染色廠,還有專門的設計團隊,會不斷推出具有鮮明品牌印記的產品。”采訪中,喜得寶專賣店的店員告訴導報記者。而在煙霞綢藝,以絲綢面料“支持”品牌女裝,同樣成為絲綢與消費者更接近的一種方式。
導報記者也發(fā)現(xiàn),有品牌規(guī)模的一些商鋪在絲綢城中雖然保持著中高價位,但銷路仍然不錯。
之于絲綢城管委會,除了祭出“夜市”這一招數(shù),接下來還準備規(guī)劃一個網上交易平臺。
“許多商家都在阿里巴巴和淘寶網上開設了自己的網店,我們希望為絲綢城整體建立一個網上平臺,讓所有的商品都能通過網絡進行交易。”管委會相關人員透露,絲綢在年輕的時尚人群中欠缺吸引力,而開拓年輕消費者正是開展電子商務的初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