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企業虛胖假繁榮 服裝企業要冷靜思考自身定位
有一門學科,叫Industrial Ecology,即產業生態學。
這是一門研究社會生產活動中自然資源的全代謝過程,組織管理體制以及生產、消費、調控行為的動力學機制、控制論方法及其與生命支持系統相互關系的系統學科。
一個成熟而穩定的生態系統,上面應該有參天大樹,中間是密集的灌木叢,下面則是漫山遍野的萋萋芳草。
大樹為小草阻擋風沙,小草則幫大樹保持水土,互利互惠,協同發展。
服裝產業也應該是這樣。
應該說,中國服裝產業的小草非常茂盛,灌木林也已經郁郁蔥蔥,但鮮有參天大樹。目前,許多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大樹,只是移栽過來的“洋品牌”。
到底有多少“洋品牌”是在中國加工的?這個數字恐怕很難統計。只能說,實際的數字可能比表面上反映出來的多得多。同時,這是個變化的過程,曾經擁有絕對優勢的中國OEM企業,也感受到來自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的壓力。
代工不是目的。通過為別人代工,學習品牌運作,是許多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路,也是中國服裝業最終形成能夠掌控全球資源的跨國集團的必經過程。
我們看到,許多OEM企業已經開始嘗試走出泥淖,走品牌之路。
這個過程一定會充滿艱辛。要走品牌之路,就要構筑完整的產業架構,從流行趨勢的發布,到紗線與面料的設計,一直到服裝的設計與制造,形成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產業生態園。因此,一位有識之士曾經對某一大型上市服裝公司老總說:“你們應該投資科技研發,你們不搞,小企業更沒有這個實力。”
隨著ZARA、Uniqlo等快時尚的流行,國內也有一些品牌學習這種模式。快時尚品牌的擴張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但在繁榮之下,品牌發展也是危機重重。近期一些品牌出現的庫存危機就值得大家警醒。同時,快時尚偏愛的“大店模式”也在經受考驗。
在日趨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下,唯有不斷提升品牌自身抗風險、抗壓力的能力,企業才可能立于不敗之地。由此,中國服裝企業買手制也在興起。買手行業專家趙剛表示,“國際知名品牌幾乎都有屬于自己的專業買手團隊,一般包括一個設計師、一個面料買手、一個版型買手和一個印花買手。”
之前,我們業內也有一些“買手”,但是,他們的目的則不同。
“過去,一些國內品牌經常去歐洲的展會上去拍照,說白了就是抄襲。但是抄襲別人品牌的企業不可能成為大牌,因為抄襲只能是一件產品,而完整的設計流程和成熟的發展模式是永遠不可能被抄襲的。”七匹狼品牌總監龔乃杰說。
不久前,白領服飾董事長苗鴻冰說過一番很有見地的話,“我們都面臨嚴峻的挑戰。企業要瘦身,品牌要減肥。現在有些企業是虛胖,假繁榮。要冷靜思考自身定位。”
一句話,就是要撇去浮華與急功近利,踏踏實實做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