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少數民族之納西族服飾文化特色
納西族服飾以女性服飾最具特色,“披星戴月”是其最顯著地特點。青年女性的服飾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艷麗的色調,中老年女性的服飾色彩則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顯得莊重素雅。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干,賢德善良而著稱。她們的傳統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婦女上穿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著長褲,腰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制的圍腰,上打百褶,下鑲天藍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后。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裝飾作用,又可暖身護體,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損傷。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標志。它一般用整塊純黑色羊皮制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縫著6厘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征納西族婦女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睛”,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納西族未婚姑娘愛梳長辮于腰后,或戴頭帕、帽子。婦女們還喜歡佩戴耳環、戒指、銀或玉質手鐲及金、銀項鏈等飾物。 麗江納西族的大襟女襖多為布袍,基本結構是大袖、無領、夾層,前短后長。穿時將袖口卷齊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圍腰,背披“羊披”。由于麗江地區的海拔、氣溫、水草山林等條件宜于發展畜牧業,牛羊皮毛也就成為納西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老的東巴經《迎東格神》中有這樣的描寫:“天地動,生兩兄妹,結緣成一家,牧養白綿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氈,用羊毛作帽子腰帶……”,直到現在,納西婦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飾的一個主要標記。羊皮披納西語稱“優軛”,用毛色烏黑純凈的綿羊皮經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體裁制。縫上黑絨或黑氆氌的“優軛筒”(羊皮頸),飾以七塊圓形五彩絲絨繡的“優軛繆”(羊皮眼睛),再訂上七組細白羊皮條做成的“優軛崩”(羊皮須),一對“優軛貨”(羊皮背帶)用白布做成。上繡藍色蝴蝶紋飾,一端訂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帶在胸前交叉,然后繞回背后從下端把羊皮系緊,尾端自然垂下,類同有“尾”,與東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寧蒗納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帶,用很多的寬布條制成,層層纏于腰間,寬的可達二十多公分。腰帶下面系著的,是寬大的百褶長裙。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后的產物。
在世界民族中,納西族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又倍受關注的民族之—。它是中國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也是云南少數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旅游和商業對納西族也產生了很大影響,要在現代社會中保存古代文化實在是很難。”但這是納西族是我國西南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文化,去傳承這種文化。讓我們永遠記住:“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