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嬰童裝不能忽略標簽ABC
近日,廣東省質監局公布了廣東省嬰幼兒服裝等6種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質量狀況結果:8批次中山產嬰幼兒服裝均上“黑榜”。其中,1批次被檢出甲醛含量超標,而榜單上更有兩家生產企業多次列入質監、工商各類抽檢不合格名單。據公告顯示,本次共抽查了廣州、深圳、珠海、中山等10個地區88家企業生產的嬰幼兒服裝產品200批次,檢驗不合格35批次,其中涉及中山制造8個批次,涉及的不合格項目包括:甲醛含量、pH值、纖維含量、標簽4個項目。在本次監測中,共有3批次產品“纖維成分含量”項目不合格。
這次抽查恰巧臨近“六·一”,全國各地換季的、過季的嬰幼兒服裝、童裝都已擺上貨架,這些衣服真的安全嗎?嬰幼兒、童裝裝品牌標簽是否按規定標示?家長在購買嬰幼兒、童裝的時候會關注哪些方面?家長是如何判斷嬰幼兒、童裝的質量?是否會格外注意吊牌標注以及安全技術類別等信息?《服裝時報》派出多位記者針對北京城區的消費者、童裝品牌、多家購物場所進行走訪調查。
0~3歲嬰幼兒童裝須達A類標準
記者了解到,2012年8月1日起全面強制施行修改版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18401-2010)》。其全部技術內容均為強制性,適用于在中國境內市場生產、銷售的所有紡織產品。對新舊版國標進行對比發現,相比2005年實施的GB18401—2003,新版GB18401—2010國標的覆蓋面更廣,對相關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更加嚴格,并對紡織品的生產和銷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適用范圍,除了原有的服裝、裝飾用紡織產品外,還新增了家用紡織產品。
與2003版標準相比,2010版新標準主要有以下修改:適用范圍除保留原有的服用和裝飾用紡織產品外,新增了家用紡織產品;嬰幼兒的定義從24個月以內改為36個月及以下;不屬于本標準范圍的紡織產品目錄從10類增加至13類,新增了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箱包、背提包、鞋、傘和地毯;禁用偶氮染料新增了“4-氨基偶氮苯”,達到24種;增加了染色牢度、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試驗的取樣要求;將直接接觸皮膚紡織產品pH值的范圍從4.0~7.5修改為4.0~8.5;對于染色牢度檢測規定了耐唾液色牢度僅考核嬰幼兒紡織產品,窗簾等懸掛類裝飾產品不考核耐汗漬色牢度,本色及漂白產品和扎染、蠟染等傳統的手工著色產品不考核染色牢度。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新國標將童裝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A類服裝可供嬰幼兒穿,B類衣物可貼身穿,C類衣物僅為可穿著。新標準中,“嬰幼兒”的年齡界定從原來的0~24個月擴大為0~36個月,適用身高從原來的80厘米及以下擴大為100厘米及以下。這意味著市面上在售的3歲以內和100厘米以下的兒童紡織產品都不能再出現B類或C類產品。
PurCotton全棉時代品牌創始人李建全表示:“作為童裝行業的環保品牌,很早就開始關注新國標的實施,按照原有標準生產的2歲~3歲童裝庫存產品早就已經銷售完了。從2011年8月份公司就已經全部按新標準生產了,0~3歲童裝產品全部標明‘A類嬰幼兒用品’。”他認為,童裝新國標還是不夠全面,比如重金屬、熒光等,也可以做強制性要求。全棉時代質量標準更嚴苛。
PurCotton全棉時代將高新技術與全棉概念全方位、系統性地應用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開發出嬰童服裝服飾、嬰童用品、成人服裝服飾、女性護理、孕產用品、家居用品、旅游戶外和醫療護理八大產品系列產品。
舊標準產品仍存在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時至今日,新國標實施近2年,執行卻遭遇尷尬。目前市場上部分嬰幼兒服裝、童裝品牌仍存在標簽未按規定標示;甚至有嬰幼兒服裝、童裝沒有吊牌;不少家長和銷售人員甚至對新國標一無所知。
“六·一”前夕,《服裝時報》記者隨后又在北京東單、西單、亞運村、巴溝等附近的購物中心和街鋪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在售的嬰幼兒童裝同樣是新舊標準并存,在打折區促銷兒童服裝標簽上,仍有部分標著B類。在一些街鋪、批發市場銷售的服裝,標簽上更是沒有新國標要求注明的各項安全信息,有的甚至連產地都沒有。
記者來到位于亞運村附近的一家商場,一些在售童裝也沒有嚴格區分A、B、C等級而是直接以“優等品”、“一等品”代替。此外,記者還發現一些打著外貿旗號的童裝吊牌上只有商標名,外加一個打印的價簽,除此之外并無質量等級等信息。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正在購買童裝的家長。70%的受訪者孩子的年齡大約在6個月~48個月之間。不少家長表示,買嬰幼兒服裝、童裝時不知道如何判斷質量。
“衣服上會有一些標簽,但它們代表什么意思我們也不清楚。”正帶著3歲的女兒選購衣物的縱女士感慨。
“看款式,再摸摸質地,價格合理的話就買了,很少注意標簽上的其他東西,至于安全類別、嬰幼兒服裝安全標準什么的從未聽說過。”一位抱著2歲女兒的郭女士表示。
“最多是聞聞味道,氣味大的肯定不能買。衣服上還會有什么安全隱患?”準備買童裝送人的何女士不解地問記者。
在調查中,《服裝時報》記者發現,商場的童裝與批發市場里的童裝面對新國標的實施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在監管方面,批發市場依然有很多死角。“商家進貨會不會也存在質量隱患?”對于家長的擔心,商場童裝專柜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商場里的童裝或者兒童用品一般都是大品牌,不會在質量上出現這種低級錯誤,否則砸了自己牌子對于企業發展可是致命的。”
五成受訪者不關注ABC類標準
調查顯示,60%的受訪者會在商場和母嬰用品店購買童裝;20%的受訪者在網上購買;5%的受訪者會在國外購買童裝。
而在隨后的采訪中,多個購買0~3歲童裝的年輕母親均表示,對于新國標的實施并不知情。而對于嬰幼兒、兒童服裝拉繩、拉鏈等硬件性“安全問題”,不少受訪者皆表示是“第一次聽說”。
在勁松附近一家日韓外貿童裝店里,所有衣服的吊牌除了標價外,僅附帶簡短日韓文,連成分標簽也沒有。店主不在乎地回答:“你就放心買吧,保證沒問題。”當《服裝時報》記者翻出了三件分別標著GB18401—2003、GB18401—2006和GB 18401—2010不同標準的服裝,問店主服裝有無A、B類別區分時,這位店主卻說:“不清楚有這個規定。”
而在通州果園附近的一家商場地下一層,部分童裝品牌正在搞促銷活動,《 服裝時報》記者拿著一件正在打五折的童裝詢問店員為何銷售的服裝沒有面料類別標注時,對方一臉茫然。在旁邊的另一家童裝專柜,銷售人員對A、B、C的分類更是有著不同的解讀:“A類是他們品牌的一線產品,B類是二線產品,C類是三線產品。”隨后,又采訪了多個嬰幼兒和童裝專柜,一部分銷售人員都不知道A類與非A類區別。
結果顯示,80%的受訪者不知道新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嬰幼兒紡織產品的界定;50%的受訪者不會關注吊牌上是否詳細標明了服裝經檢驗符合A類標準;30%的知道A、B、C類的區別;100%的受訪者對于新標準的實行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選購童裝一定要看好標簽
“從嚴格意義上悅,新國標實施后,舊標準的兒童服裝都不能再銷售,所以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退貨賠償。”中國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少商家借打折、促銷對舊標準兒童服裝進行處理。在選購兒童服裝時一定要看好標簽,選購注明為“A類,嬰幼兒服裝(GB18401-2010)”的產品,同時在給孩子選購服裝時,盡量少選有金屬掛件裝飾的,以免刺激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稚嫩的皮膚。如果消費者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要求商家無償退貨,如果產生糾紛,可以撥打消協12315熱線進行投訴。
而國家質檢總局在其網站上曾公布的童裝產品消費提示,消費者選購時應注意查看中文標注的使用說明,包括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產品名稱、型號、原材料纖維成分及含量、洗滌方法、標準編號、質量等級、安全技術類別、合格證明等。
其中,安全技術類別是國家強制性標準中規定的為保證紡織產品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最基本要求;成分含量是指服裝產品以何種纖維為原料加工而成,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大類,天然纖維包括棉、麻、羊毛、兔毛、蠶絲等,化學纖維包括滌綸、腈綸、粘膠纖維、醋酯纖維、大豆纖維、莫代爾纖維等。消費者不要選購無使用說明或使用說明信息不全的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