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服裝企業紛紛搶灘童裝行業
——童鞋公司兩腳上的鞋一只仍在鞋市場,一只已邁入童裝市場
編者按:相關資料顯示,到2010年中國新生兒出生率將進入高峰期,“嬰兒潮”隨之而來的就是兒童經濟的全面爆發。中國兒童產業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兒童產業消費大國,到2010年將有望邁入“萬億俱樂部”。
現在,童裝界出現了“成人擠小孩”現象外,即眾多成人服裝企業紛紛進入童裝行業;同時,許多童鞋公司兩腳上的鞋一只仍在鞋市場,一只已邁童裝市場,這勢必更加劇童裝市場的競爭。為此記者特采訪了華衣網特約評論員張瑞先生。
記者:前段時間,您在網上指出,童裝行業出現了“成人擠小孩”現象,現又有眾多童鞋行業進入童裝市場,對此您怎么看?
張瑞:其實這種現象在兩三年前已開始,國際知名品牌Nike、Adidas原來都是做鞋的,這兩國際巨頭的童裝和童鞋是同時上市的。
這么多企業進入童裝行業,一方面說明我國童裝市場潛力巨大,一方面說明童裝市場還有利可圖。幾年下來,必會出現一批綜合性兒童商品供應商。
記者:童鞋公司進入童裝行業是基于那些考慮?
張瑞:有幾種原因,從消費者角度來說,購買服裝時要考慮搭配相應的鞋。買鞋時,也會考核和它搭配的衣服;從渠道講,童鞋代理想做大做強,增加新童鞋品牌是一種選擇,但提升童鞋業績可能還很費周折,就像小學生考試,90分到100分僅是10分之差。如增加童裝品牌則是一個新渠道的開拓,可從零開始,錢途遠大。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兒童綜合兒童用品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些店面也希望能有同品牌的鞋服出現。市場資源可以共享。
對廠家來說,都希望東方亮了西方亮,童鞋做好,再去做童裝,利于做大做強;童鞋行業利潤較低,一塊鞋材料做成成人鞋其價格自然比做成童鞋要高。童裝行業利潤相對童裝要高些,這就是許多童鞋公司把公司改成某某鞋服公司的原因。
記者:童鞋企業進入童裝的很多,童裝企業進入童鞋市場的多嗎?
張瑞:這個問題問的好,答案是不多。這和童裝、童鞋的商品特點有關。除了特殊童裝如羽絨服外,大部分品牌童裝春夏秋冬的商品款、種類能支撐一個專賣店,而童-全球品牌網-鞋卻較難支撐專賣店。另外從Nike和Adidas公司的數據來看,童鞋和童裝的銷比為4:6,這個數據其實也說明了童裝企業進入童鞋市場較少。在兒童商場我們也會發現,童裝有好多專柜,而童鞋專柜較少。
記者:童鞋企業進入童裝市場,對他們來講有那些利弊?
張瑞:好處不少,弊端也顯而易見。首先童裝的投入會更大,其次童裝需很好的設計師,還需配備過硬的營銷隊伍。童鞋代理商的實力普遍會比童裝代理實力小,也就是說,童鞋企業能使用原來童鞋客戶的資源,但做大做強還需開辟新渠道。這個過程風險很大,當然風險和機遇并存。無路可走時,向前走就是前進!
記者:能否預測下兒童市場未來的變化?
張瑞:預測談不上,說幾點看法:一、鞋服公司會越來越多;
二、兒童鞋服的店面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同時綜合性賣場或叫生活館也越來越多。進入童裝的童鞋企業不一定都能成功,但進入童裝市場至少是向做大做強的方向邁進了一步,兩只腳走路會更穩妥點。當然,如有的童鞋企業能經得起誘惑,專心致志把童鞋市場做大也是一種選擇,畢竟現在還沒有童鞋大鱷出現。
下陣來 張瑞,北京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任某公司法國童裝事業部運營總監,曾就職于好孩子集團,負責nike(耐克)、disiny(迪斯尼)、dino(小龍哈彼)童裝項目北方市場的開拓和維護。在十多年的工作中,一直從事團隊管理和市場營銷工作,曾擔任過業務經理、部門經理、分公司總經理、銷售總監等職務。推崇業績至上的企業文化,喜歡研究團隊管理、績效考核、渠道開拓和維護、店面零售等方面,希望通過科學管理和考核措施實現企業、員工、客戶的三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