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解密中國假冒偽劣產品出口幕后黑手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一些不法企業和商販生產假冒商品然后出口的事件也逐漸涌現,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商品的聲譽和市場秩序。在歐盟新公布的“世界造假地圖”中,中國更被列為盜版造假活動最猖獗的國家之一。
在此嚴峻形勢下,如何遏制進出口貿易中的侵權現象,已引起了中國政府和相關立法、執法機構的高度重視。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仿冒產品的幕后黑手卻并非中國本身,而是一個由利益驅動的“國際產業鏈”。
假冒商品讓中國“很受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對外貿易取得長足發展,“中國制造”已成為推動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出口總額已達9690億美元,是1978年的100倍,僅次于德、美,位居世界第三。作為歐盟、日本最大進口來源國、美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質優價廉的“中國制造”對降低全球生產生活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然而,近年來一些假冒偽劣產品的出口卻令“中國制造”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和壓力。
2005年9月,浙江一家生產企業在出口菲律賓10.2萬只、貨值6936美元的燈泡時,被查獲假冒使用UL、CE、CSA、TUV、GS等國際認證標志;2007年4月,深圳某公司將一輛原價10多萬元的國產普通越野車,“喬裝打扮”后仿冒近百萬元的寶馬車,在計劃出口到馬來西亞的過程中被黃埔海關查獲;2007年7月,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工商局接到舉報,有一批假冒偽劣機械要通過二連口岸出口到蒙古國;前不久,德國漢堡港海關還查獲了一起“世界上最大的假冒偽劣產品案件”,海關沒收了117集裝箱所謂的“名牌產品”,價值3.9億歐元,而這些假冒商品大部分來自中國、印度等國;在我國的滇緬邊境,一些不法商人用收購來的舊電視機翻新后貼上假冒名牌和標志,通過旅游購物和邊民互市渠道使這些假冒電視機流入周邊國家市場低價銷售。
雖然以上列舉的例子只是一個縮影,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假冒偽劣商品出口的趨勢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非洲一直是我國電池出口的重要地區,幾十年來我國的幾大知名電池品牌在非洲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但近年來,仿冒電池大量進入非洲市場,價格非常低,質量也極差,令相關企業的聲譽大受影響。更為嚴重的是,一些非洲國家甚至已通報部分中國品牌不允許在其國家銷售。
毫無疑問,假冒偽劣商品的跨國境流動,不但使許多本土企業歷經艱苦所創立的品牌毀于一旦,而且還給整個產業的發展、中國的國際聲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后果十分嚴重。
不久前,歐洲消費者中心發出警告,要求歐洲人盡量不買來自中國的假冒廉價商品。該中心聲稱,去年歐洲市場監督局記錄的假冒廉價商品中有一半的原產地都是中國,而且40%的假冒產品面向兒童。在這份消費者警告中,列出的30種不合格產品有18種來自中國,涉及兒童玩具、工具、照明設備、化妝品、家用電器等。據了解,目前被歐洲海關查獲的假冒中國產品包括藥品、化妝品、軟件、機械設備、服裝和鞋等,幾乎涵蓋各個領域。而據美國媒體和美國海關最近公布,美國海關和美國本土執法機構公布的查扣的仿冒品中大約有60%之多來源于中國。繼歐洲對中國假冒產品提出嚴厲批評后,美國也要求中國應該加強產品監管、杜絕假冒偽劣產品出口。
跨國運作的“產業鏈”
面對一些發達國家的嚴厲指責,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呂文舉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并不是仿冒產品的幕后黑手。正是因為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對假冒商品的龐大市場需求,才有中國的供給。假冒商品的制造中心按照價格成本最低在世界范圍有規律地流動,即使中國不提供,也會有其他成本更低的國家(地區)去提供。以前是韓國、中國臺灣、墨西哥,現在輪到中國大陸,以后可能輪到東南亞、非洲。
換言之,假冒偽劣產品的出口,其背后隱藏的是一張由利益所連接的“國際產業地圖”。販賣假冒商品的利潤很高,風險又比傳統的走私販毒活動小,這成為國際制假集團的原始推動力。中國擁有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材料資源,有龐大的開發加工能力,自然成了國際制假集團的首選。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在中國尋找貼牌生產的廠商,而中國各種商品交易會也成了一部分“圖謀不軌”的外商尋找生產商的舞臺,國內廠商只負責生產,產品由外商負責在境外銷售,這種價格低廉的假冒品在海外有著巨大的市場,不法外商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巨額利潤。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以“境內外勾結,境外訂單,境內生產”為特點的新型犯罪模式由此產生。境外不法商家通過各種渠道直接向內地生產商落訂單,明確要求訂造哪類名牌的冒牌貨,再以“一般貨物”報關出境或走私到境外出售牟取暴利。
這些跨國制假組織主要藏匿于“定牌加工”(OEM)和外商在大陸設置的“三來一補”企業中。大多數國內企業在接受定單的時候由于知識產權觀念的淡漠甚至無知,不會嚴格把關,以至于仿冒了別人的牌子。據了解,在這些組織生產的國內企業中,有2/3的企業主不知情,無此方面的法律意識,不知道自己事實上已淪為跨國制假的幫兇,而一小部分私營企業主則是明知道這是假冒了別人的品牌,但為了攬生意,在利益的驅動下也不管合法與否,完全按照外商委托生產,生產完之后賣給外商謀取利益。
目前,制假集團在中國已一改過去生產線規模化集中化生產,往往“化整為零”,特別是在生產環節更隱蔽地“恢復”到小作坊式生產,通過雇用一條村莊或一小片人群進行家庭式生產包裝,再集中收購,即類似“公司+農戶”的模式。比如強生公司的嬰兒爽身粉,有的假冒商品標的是馬來西亞制造的,有的標明是印尼制造的,還有的標的是印度制造的,但據查全部都是在華東某村制造,是一些外國商人收集了強生整個系列的樣品到中國來加工,而且交代加工廠絕不能在中國出售,必須出口。
以往制假集團經常要招攬人員進行隱蔽推銷,或安插內線聯系做熟人生意,但如今制假集團已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始生意往來。制假集團瞄準市場熱銷品牌生產后,利用互聯網向境內外客戶兜銷。他們或到正規電子商務網站上租賃一個網頁,或直接以虛假身份建立網站或網頁,明目張膽地開展網上買賣。
事實上,國內廠商只是賺取一點點加工費,巨額利潤卻被下訂單的外商所占有,仿冒產品出口的最大受益者無疑是這些下訂單的外商。而這個沉重的黑鍋卻要中國來背,中國成了仿冒品制造的大本營。比如深圳市警方偵辦的一起假表案中,兩家制假表的工廠系香港某公司在大陸設置的“三來一補”企業,幾乎都能生產當時國際上所有的名牌手表,光模具就繳獲了1265套,勞力士所有的款式都有,而且做工非常精細。這些表的去向主要通過海關出口到香港,再轉口到全球各地。但是整個指揮運作幾乎都在香港,體現的一個規律就是“三頭在外”,即結算在外、訂單在外、銷售在外,大陸只不過是一個生產組裝基地,幕后的操作人幾乎都是境外的制假集團。
中國如何說“不”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規模在全球貿易總量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進出口貿易中所存在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日益突出,假冒商品跨國境流動問題已經成為目前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一方面,許多海外市場大量充斥著來自中國的仿冒商品,中國備受責難;另一方面,國內質量好、品牌佳的本土商品卻受到假冒偽劣商品的沖擊排擠難以在海外立足。面對這種“內外夾擊”的狀況,中國該如何說“不”呢?
首先,中國要積極面對,改變不良心態。面對發達國家的頻頻施壓,回避沒有出路,中國要勇于面對現實,在解決外在壓力的同時,更加關注國內出口企業;有關部門應該切實深入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用事實、用證據反擊不實之詞,積極改善國際形象,力爭把危害控制到最小;建立政府部門之間配合調查、共同澄清等方面的應急磋商機制,探討突發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
第二,推動以提高檢驗檢疫技術、完善出口產品質量立法以及提高執法水平等為目標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目前受到刑事追訴主要是國內的生產商,作為涉嫌被刑法界定為主犯的幕后黑手基本未受追訴,解決途徑必須是積極開展國際警務合作,把打擊的矛頭指向幕后黑手,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同時,各國檢驗檢疫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電子檢驗檢疫系統,加強對出口商品的監管,將出口商品的生產企業、品名、品牌、廠址等列入國際監管的內容。
第三,加快建立“制假黑名單信息網絡系統”。建立該系統,旨在加強對制假企業、制假人員違法行為進行檔案記錄管理,并上網公布有嚴重惡劣制假行為的企業的名稱、企業代碼、法人代表姓名及其身份證號碼等,通過網絡曝光,使制假者無可逃遁,并最終建立起執法打假“黑名單”制度。
第四,動員各個系統共同配合積極打擊仿冒品出口,如海關部門需統計被置扣的仿冒品出口目的地、收貨人及相關資料,公安部門需要在打擊仿冒品出口犯罪案件中對所有境外訂單進行統計,匯總資料等等。只有積極配合,共同打擊,才能扼住仿冒品的源頭。
第五,強化行業自律,大力提高國內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由于生產仿冒品基本上都是同行業企業,因此行業協會可在政府支持下,組織牽頭制訂行業自律公約,使整個行業在一種自律的狀態下良性運轉。一旦發現某個企業生產仿冒產品就在行業內對其進行通報、圍剿、封殺。同時,由于大多數廠商對于生產仿冒品是不知情的,真正的幕后黑手是那些下訂單的外商,因此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當有針對性地對國內企業進行相關知識產權的培訓、宣傳和教育。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