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無季節性服裝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面料、顏色、衣邊長短……上述細節乃時裝界最常見變量,但無論怎么變,制衣者總有“大法則”可循,那就是四季演變。
然而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似乎讓這一定律也不再可靠。2006年與2007年秋冬,全球時裝中心之一的美國紐約經歷兩個反常暖季,服裝業損失慘重。
為應對氣候變化,眾商家不得不各出奇招。
人們購買欲望下降
法國最新研究指出,每條牛仔褲平均由600克牛仔布制造、38克聚酯縫制、備有6粒銅釘和1粒紐扣。而倘若每天用洗衣機清洗、烘干和熨燙,相等于每年浪費能源240千瓦/時,等于亮起4000枚60瓦的燈泡。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買一條棉質牛仔褲,然后每星期穿兩天、每5天洗一次,并且自然風干。
還有專家指出,現在的人們買了太多衣服,這樣一來造成了原材料浪費,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全球變暖。因此如果能夠控制買衣服的欲望,改變穿衣方式,重新打理衣柜,就能為環保出一份力了。本著這一理念,很多崇尚環保的人士穿著更加樸素,且多為棉麻材質的服裝。
廠商出奇招
《紐約時報》報道,時裝業界向來以分工繁復著稱,如視覺工作者、面料工作者等,如今,氣象學者也即將成為其中之一。
美國LizClaiborne服裝公司習慣每年8月向商場輸送秋季新品。公司認為,天氣轉涼會帶來外套和毛衣的銷售旺季,不料連續兩個秋季姍姍來遲,傳統策略遭遇滑鐵盧。
今夏,LizClaiborne公司聘請哥倫比亞大學氣候學家拉德利•霍頓為顧問。公司和經銷商定期向他咨詢未來天氣狀況,以確定最佳發貨時間。
塔吉特百貨公司則成立一個氣象小組,專門討論下一季該向顧客供應什么服裝。 但更多時候,氣象小組的建議是“無季節性的服裝”。
Weatherproof服裝公司則向保險公司投保1000萬美元,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銷售風險,在時裝界首開“氣候險”先河。
“我在這個行業已經干了40多年,在那個年代,我們知道,12月開始變冷,然后延續到1月、2月,”Weatherproof公司總裁弗雷德里克•斯托爾麥克說,“現在,這些一點用都沒有。”
改變服裝業
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1979年至2005年間,北半球氣溫平均升高約0.8攝氏度。氣溫增幅似乎不大,但季節長短變動較大。報告發現,由于春天來得比以往更早,秋天來得較遲,冬季縮短了兩星期左右。
斯托爾麥克認為,這些變化足以給服裝工業帶來巨大改變。
鑒于此,LizClaiborne公司設計師準備舍棄羊毛和厚棉布,轉向開司米等更輕更薄的材料。公司商品與設計負責人安•凱西爾說,無季節性衣料將是未來趨勢。
在塔吉特百貨公司,氣象小組成員研究歷史氣候變化模式與當前天氣變化,向連鎖店建議采購哪種貨物、幾時上架合適。公司負責服裝設計與發展的邁克爾•艾力克辛說,服裝銷售計劃發生戲劇性轉變,經銷商已懂得9月繼續購進夏衣,11月才是換季清倉之時。
“氣候險”吃香
對長于外套制造的Weatherproof公司而言,冬季是銷售“旺季”。該公司與保險公司約定,若12月紐約市日均氣溫高于歷史平均水平3攝氏度,公司有權獲得賠償。氣溫越高,賠償金也越高。
Weatherproof投保的公司“風暴交易所”成立于1年前。除了像Weatherproof這樣的服裝公司,它也向一些石油、電力企業提供類似保險服務。
“風暴交易所”負責人戴維•賴克說:“若氣溫只是持續上升,商家也不難應對。但"全球變暖"并不僅僅意味氣溫上升,還意味著氣候變化更加無常。”
Weatherproof總裁斯托爾麥克說,這筆“氣候險”就像“車險”,不知何時有用,但足以抵抗意外。
可是,站在公司位于曼哈頓的冬季成衣展廳內,斯托爾麥克仍有一絲遺憾:“多希望一切回復正常,回到12月1日能擲雪球的時光。”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