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中國紡織企業升級轉型之路
導讀:本文,將對中國紡織業的現狀進行深度剖析,論證中國紡織企業升級、轉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對困境中的國內紡織企業有所啟示。
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2008年以來中國紡織行業出現增速持續下滑的趨勢,總體前景令人擔憂。據筆者了解,浙江、江蘇等地許多小型紡織企業已經不堪重負,無奈只好關門了事。可見,美國的經濟危機對中國紡織行業的負面影響還是不容忽視的。
但是,從另一個側面來講,這場危機背后,意味著將催生中國紡織企業越來越強的生存能力。嚴峻的形勢,不僅考驗的是中國紡織企業預見危機的商業眼界,更考驗的是其面對市場突變的隨機應變能力。
本文,將對中國紡織業的現狀進行深度剖析,論證中國紡織企業升級、轉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對困境中的國內紡織企業有所啟示。
中國紡織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徐文英指出,2007年以來中國紡織行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一直不容樂觀。與2007年相比,2008年中國紡織行業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各項成本增加,使得紡織企業利潤不斷下滑。受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能源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2.各項政策調整給紡織企業帶來了壓力。從緊的貨幣政策、出口退稅率下調、節能減排政策約束、進口新型紡機設備退稅取消等政策的實施使得紡織企業在出口、融資等方面遭遇困難。
3.國際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讓中國紡織企業面臨嚴重考驗。今年以來,我國紡織企業普遍反映出口困難、利潤降低、經營出現問題,甚至很多地方出現企業倒閉的情況。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我國紡織企業外需市場嚴重縮水,對一些長期依賴外需市場的企業而言,這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
受以上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業績下滑明顯。據中國第一紡織網日前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今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利潤739.6億元,同比增長3.19%,利潤增速較今年前5月下降了5.17個百分點,較去年1--11月更是明顯下降了33.79個百分點,為200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根據國金證券相關人員的推測,四季度紡織行業效益增速將繼續下滑,全年收入增速逼近10%,利潤總額很有可能出現負增長。 生存之道在乎自強
人民幣升值、生產成本增加、各項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外需市場的急速萎縮等不利因素無疑給中國紡織企業帶來了嚴重影響。但我們應正視:能否適應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自身的管理。
我國紡織企業在自身管理上的缺陷才是形成產業危機的根本原因:
1.企業基礎管理薄弱,效率低下。紡織企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習慣依賴于更多的勞動力,其內部工作的流程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基礎管理薄弱。隨著業務量增長,客戶訂單多頻次小批量定制化的趨勢增強,容易造成處理環節上錯誤率的增加,使得業務流程更為復雜,加重企業管理的成本負擔,這無疑攤薄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加之,今年原材料和運輸成本的攀升,對于利潤微薄的紡織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效率的低下,影響企業適應客戶、服務客戶、提升品質的基本能力,制約著企業發展,紡織企業的基礎管理急需加強。
2.對客戶的關注不夠,難以確保客戶的忠誠度和穩定性。目前,我國多數紡織企業形成依靠外貿業務、依賴大客戶的發展模式,焦點集中在生產和物流管理方面,業務體系相對薄弱。這種情況下,容易以價格作為主要競爭手段,同質化現象普遍,利潤微薄。同時,又要面臨業務人員變動、客戶流失的種種風險。大多數企業缺乏準確的客戶、業務信息,缺乏對業務動態趨勢的掌握,客戶關系無從維護,更談不上從客戶身上獲取更多價值。這種現象必然導致企業面對國際市場變化時措手不及,客戶訂單減少、利潤下降,人員流失、客戶流失,陷入經營危機。
3.加工生產模式,導致市場競爭力差,難于鞏固自己的生存空間。因為缺乏對下游市場及整個產業鏈的趨勢把握,處于產業上游的加工生產企業更容易受到市場震動帶來的猛烈沖擊。很難像下游企業那樣做出及時反應和業務調整,自己沒有渠道,沒有品牌,沒有市場認知,就更難參與其他業務的競爭,這些都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差,在市場競爭環境下處于弱勢。
鑒于以上理解,筆者認為,當前形勢下,調整思路、提升管理以求自強,已成為中國紡織企業的當務之急。
轉變觀念,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長期以來,我國紡織產業的重點都放在生產加工方面,對于勞動力、生產設備的依賴過重,企業缺乏自己的創新生產力和創新管理方法;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以“硬件信息化”為主,軟件信息化發展相對不足。而在新的形勢下,要求紡織企業轉向軟件信息化建設,致力于改善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做到“軟硬兼施”。
紡織企業的信息化起步較早,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15年以前,在“十五”期間,多數企業開始致力于信息化的單項應用,CAD系統、自動監測、自動控制、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技術被眾多紡織企業所廣泛采用。時至今日,紡織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單項應用已經非常普遍。據200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企業的產品開發已經采用了CAD等繪圖軟件,辦公自動化(OA)/協同軟件、ERP、CRM、進銷存軟件等管理軟件也開始在紡織企業得以應用。大部分企業基本的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手段已經初現系統化雛形,多數紡織企業正處在從信息化軟件的單項應用向綜合應用的過渡階段。
十余年的信息化探索實踐,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也使得中國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逐步深入地認識到信息化在促進企業發展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進一步將信息化建設提升到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
據筆者了解,一些領先型紡織企業已經針對自身的情況建立了信息化建設的長期規劃,希望通過不斷的管理改進來促進企業相對優勢的形成、提升競爭力。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紡織企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戰略途徑。CRM助力紡織企業升級轉型
以信息化建設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已經成為目前紡織企業的共識。就此筆者了解到,繼ERP系統之后,業內知名企業近兩年已開始大幅提高CRM系統建設投入。CRM已經成為紡織企業管理突破的新方向。
為了進一步透視紡織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趨勢,并確認CRM對于紡織企業的應用效果,筆者特意走訪了我國CRM專業廠商MyCRM,MyCRM在06年就已率先攜手雅戈爾、江蘇聯發等行業領導者展開了深入合作,并獲得了成功。圍繞CRM在行業內的推進過程和效果,筆者與雅戈爾和江蘇聯發集團的相關負責人及MyCRM行業顧問進行了多次交流,從企業管理需求、信息化建設及紡織行業IT服務趨勢等多個方面,對CRM在行業中的應用成果和發展趨勢達成了共識。
首先,CRM實施應用后,大大提高了企業的業務管理能力,改善效率、節省成本,為企業贏得了利潤。應用CRM之前,訂單管理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效率低下且難以保證正確率。在不斷的訂單傳達和糾錯中,企業效率提升困難、成本也難以控制。實施CRM以后,大大簡化了工作流程、規范了業務操作、縮短了處理周期,在訂單確認、生產下達及交付等環節減少了管理成本,極大地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為企業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
第二,CRM幫助企業整合銷售與生產,讓企業生產與市場需求掛鉤,實現按需生產,提高庫存周轉。通過CRM系統管理客戶資源、了解客戶動態,加強了與客戶的即時業務互動,改善了企業生產與市場相脫節的狀況,減少了企業生產的盲目性。通過CRM這種手段,顯現出信息整合給傳統作業模式帶來的深遠影響,企業的訂單管理更加高效、規范,生產管理更能適應市場需求,使企業在相對固定的資源投入下,能夠更為積極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
第三,幫助企業挖掘客戶價值,提升競爭力。通過CRM系統應用,企業對客戶需求的把握更加準確、對客戶服務的響應速度得到了提升,服務質量也可得到了有效的監督和改進,客戶滿意度有了明顯改善。這為企業贏得了忠誠客戶,給企業的長期發展贏得了穩定客源和訂單。基于CRM面向銷售和生產環節的整合,雅戈爾實現了產能留位管理,在相對飽和的產能下,通過CRM系統結合企業短期利益和客戶長期價值,引導生產的高效有序,確保為高價值客戶提供滿意服務,有效支持管理者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策略,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投入產出,贏得了客戶關系,實踐卓越經營。
在MyCRM的客戶中,一些企業不僅自身使用CRM,還將這種科學管理方式延伸到合作伙伴,面向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協同作業,受到其他單位的積極響應。客戶已開始被企業構建的周到服務方式所吸引,在隨時可能到來的下一輪競爭中,CRM企業已經掌握了先機,積累出對手難以復制的能力。
在訪談中,筆者發現很多管理者不約而同對新經濟時代及未來信息技術發展表示出高度關切,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PPG、vnncl、佐丹奴等一批迅速實現成功的商業案例給大家帶來啟發,借助新技術擴大銷售渠道、實現利潤的增長,進行使產業延伸成為可能。從長期的發展來看,借助CRM管理方法與電子商務的結合,能夠幫助企業鞏固市場、推廣品牌,獲取更高利潤,筆者認為這可能將成為行業管理創新的一個新趨勢。
后記:關于變化有兩句很有禪機的話:“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以不變應萬變”。面對市場變化,中國紡織企業之所以出現令人擔憂的狀況,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確立自己的“不變”優勢。筆者以為,這個“不變”就是紡織企業自身的建設。通過CRM系統應用確立自身的“不變”優勢,將是中國紡織企業升級轉型的必由之路。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