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企“借殼上市”正孵化新生
近年來,紡織服裝企業借殼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2007年國內知名內衣品牌“浪莎”借殼ST長控,2009年色紡紗行業龍頭華孚公司并購飛亞紡織,將色紡紗優質資產注入,資產整合后業績大幅提升,估值優勢迅速體現出來……這些都是行業內的重要事件。“借殼上市”作為一條重要又便捷的融資渠道,正受到越來越多紡織服裝企業的關注和親睞。
最近,又有“借殼”動向發生。2010年3月,寧波聯合公告稱,公司原大股東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控股有限公司已于2月26日收到國務院國資委向寧波市國資委出具的有關批復文件:同意將寧波經開公司持有的公司股份9041.7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9.9%)轉讓給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化纖起家的浙江榮盛有望借殼寧波聯合的傳聞漸顯雛形,根據最新的公告,暫時被計劃注入的資產是浙江榮盛旗下的地產、物流和進出口業務,關于是否會繼續增持股票以及旗下石化業務如何上市還是未知數。
通常來說,借殼上市相較IPO具備兩方面優點:首先,審核條件相對寬松;其次,上市時間較短。這主要是因為借殼上市屬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因此在審核方面會更多關注借殼后殼公司的業績改善狀況,對于借殼公司的規范運作、歷史沿革等問題關注相對較少。這一特點無疑是為那些不具備IPO條件的公司重新贏得了上市融資的機會,為其打開了一扇本以為永久關閉的資本市場融資大門。
就方法而言,借殼上市往往要先獲得對殼公司的控股權,然后將借殼公司的優質資產通過收購、配股等方式注入進去,轉換、剝離或者改造殼公司的劣質資產,最終實現借殼公司的間接上市。
以中銀絨業為例,2006年上市公司“圣雪絨”事件之后,中銀絨業通過收購圣雪絨集團所持有的“圣雪絨”國家股實現對圣雪絨的控股,與此同時,也將本公司的優質羊絨類資產與“圣雪絨”的資產進行置換。置換完畢后,中銀絨業開始拓展其羊絨產業鏈條,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收購兼并活動將資產質量好、效益優良的羊絨制造、銷售公司納入上市公司體內,從而形成了從羊絨收購、初加工到羊絨制品銷售的完善產業鏈。在此過程中,公司的市場份額、規模及贏利能力均獲得了跨越式提升。
目前在市場上借殼較多的是一些偏資源類的公司,如礦產、地產、新能源公司等,此類公司規模或許不大,但贏利能力上佳,對于改善殼公司的贏利有較大幫助。也許這些公司在同行業內并非出類拔萃,但卻可以因為“業績改善”的預期而獲得更高的溢價。也因此,“借殼上市”概念總會受到資本市場的親睞。
在紡織服裝上市企業中自然也不乏借殼和被借殼的例證,相對來說被借殼的事件會更多一些,比如,德棉股份最終迎來重組方上海愛家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擬注入優良的地產業務;天山紡織歷經重組,凱迪投資控股公司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主營業務增加礦產資源的開發、生產……這與紡織服裝行業的現狀有關,但無論是“借殼”還是“被借殼”,其基本邏輯都是一樣的,即上市公司業績得到改善,行業內的佼佼者獲得在資本市場融資的資格,社會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能夠通過借殼實現上市的紡織服裝企業一定也是具備明顯行業競爭優勢和良好贏利能力的行業明星。
對于民營企業居多的紡織服裝行業來說,“借殼上市”是實現“國退民進”的良好手段,對行業發展的意義重大。縱觀歷史,民營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實際上受到了太多的非國民待遇,如在市場準入、銀行貸款、稅收優惠等方面,與國有企業相比面臨更多的障礙,經營成本更高。此外民營企業多為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學的管理和組織體系。這些都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而“借殼上市”卻恰好可以為其發展壯大、取代部分經營效率低的國有企業提供良好外部環境。上市以后,民營企業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規范也會更加關注,逐步實現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型,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效率。
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未來在紡織行業內必然會興起一輪又一輪的并購、借殼浪潮,這也將是行業向更好方向發展的表現之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