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李寧換目標瞅準提價?2
2006~2007年,李寧公司針對消費者的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李寧品牌實際消費人群與目標消費人群相比,有了一定偏移,整體偏大,35~40歲的人群超過50%。而被張志勇視為新一代創造者(Generation1Creator)、13~26歲的主要目標人群,往往覺得李寧不夠“酷”。
這讓張志勇很頭疼,畢竟,李寧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寧的想法一直是做“國際的李寧”,而非“中國的耐克”。即便只是做好“中國的耐克”,李寧品牌也勢必面臨一場從二三線城市轉向國內一線和超大城市的“上升”運動。于是,給李寧品牌注入更多活力、時尚元素亦成為必然。
不過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國內一線和超大城市的店鋪租金正飛速上漲。看起來,李寧公司即便要保持現有利潤率,亦面臨更多困難。產品提價似乎成為唯一出路。
張志勇稱,大趨勢下,李寧公司首先是讓更多年輕人喜歡這個品牌;只有這些都做好了,李寧產品價格的上揚才能找到理由和根基。
庫存風險
即便李寧公司準備了3年,張志勇還是坦承,李寧的換標和品牌重塑之路不可能一路坦途。
“從暫時風險的體現來說,第一個就是老LOGO的存貨,因為我們不能預見新LOGO出來,對老LOGO會造成什么影響,因為產品是一級一級上升的,這個產品越來越多,那個產品越來越少。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存貨要在24個月全部清掉,所以我們要加速做這個事情。”張志勇說,因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經驗,而國內換LOGO的公司也只有聯想公司成功實現了轉換。
此外,張志勇的第二個擔心在于,李寧新LOGO讓消費者認知,公司從產品設計到營銷都要保持創意的一致性,以及持續性。“也就是說,5年之內不同的運動項目之間,所有的創意都要保持一致,這比創意本身重要得多。”
為了降低換標可能帶來的風險,李寧公司內部從市場系統、產品系統和銷售系統上做出調整。
產品設計和研發上,李寧公司原先的服裝(包括配件)和運動鞋平行事業部變成了以籃球、跑步、羽毛球等以運動品類為主的矩陣式組織結構。
渠道升級上,李寧“第六代店”開始測試。吊環式的門把手、賽場般的地板裝飾、中國紅等設計元素粉墨出爐。全國市場劃分為北區、東區、南區,設立三個大區的總經理,根據區域市場進行針對性營銷。
李寧轉型能否成功,仍有待市場檢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