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棉花為何也“瘋狂”?
除了北半球被“燒”得發燙,多種農產品的價格也在飆升。比起價格猛漲的小麥等農產品,不那么起眼的棉花也毫不示弱。上周,國際棉花價格升至兩年來新高——洲際交易所(ICE)10月期棉價格躍升3.2%,至每磅86.90美分,創下2008年3月以來的新高,已接近15年來的最高水平。
雖然世界第四大棉花生產國、第二大進口國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地區今夏遭遇了洪澇災害,影響了棉花的收成,但棉價的瘋狂不只是因為異常的天氣。
從理論上來說,商品的市場價格將由它的供需關系決定。從這個角度來看,在2009-2010年度,全球的棉花消費量超過產量15個百分點,這導致國際棉花庫存銳減,致使棉花價格瘋狂上漲。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的棉花庫存將只有年需求量的40%左右,為15年來最低水平。
一些分析人士將這一供求變化歸因于中國的旺盛需求。棉花變得如此緊俏,當然來自于其消費終端的強勁需求,這一需求恐怕最多的是來自于紡織服裝業。不過,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紡織業的需求增加,一定程度上顯示的其實是外部需求的復蘇。跟銅一樣,作為全球經濟的晴雨表,棉花的需求走勢其實也與世界經濟復蘇同步。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美國棉農的積極性問題恐怕影響到了如今的棉價。由于大豆的價格比棉花漲得更多,而且更容易種植,這讓不少美國農民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棄棉種豆,這勢必影響產量。
當然,棉價瘋狂的幕后推手,更少不了投機炒家。“緊缺”和“上漲”往往是投機資金尋求的目標。此次棉花期貨價格從低位拉升至今,多頭資金一路充當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年4月,印度出臺政策禁止棉花出口,就曾引發過一波惡炒。
雖然短期內棉花的供需缺口仍然較大,但這火熱的棉價也存在降溫的空間。美國今年的種植面積增加了20%,良好的天氣條件還可能使單產量創下73年里最大的增幅,印度、澳大利亞等新棉產量估計也會有所增長,此外,印度也可能從10月1日起取消印棉出口禁令……不過誰知道呢,在這“蒜你狠”、“豆你玩”的年頭,只要有瘋狂的欲望和失控的資金,恐怕就有可能制造出下一個瘋狂的價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