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涌現加薪潮 紡織服裝業轉型在即
曾經在相當程度上依靠廉價勞動力取勝的中國制造業正面臨著人力成本上漲的挑戰。
近一段時間,富士康和廣州本田所引領的“加薪潮”開始蔓延。今年以來,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繼宣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這也必然加大各地的勞動力成本。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中國已基本具備條件,實現“年均工資增長15%以上,5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所以應該在“十二五”規劃或者政府的工作計劃里面,酌情考慮或者采取類似的做法。
種種現象表明,中國正在加快改革收入分配體制的步伐,并已進入實質階段。
漲工資是必然,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是大勢所趨,未來工資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還將進一步提高。雖然短期內企業將面臨陣痛,但從中長期來看,加薪對我國制造業發展有益,勞動力成本上升將逼使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并通過行業洗牌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原文摘編:紡織服裝業最受加薪影響
筆者根據上市公司2009年年報提供的數據,對制造業受人力成本上升影響的敏感程度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制造業的各個子行業中,紡織服裝皮毛行業是勞動力最密集的行業,平均工資最低,工資成本占營業總成本的比例最高,對人力成本變動的敏感性也最強。當加薪潮來臨時,受沖擊最大的也必然是這個行業。
筆者對968家制造業公司的工資水平進行了統計,統計中分別提取了上市公司2009年度員工人數、工資總額、營業總收入、營業總成本等指標。
統計結果顯示,在電子、紡織服裝、機械設備、金屬非金屬、木材家具、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造紙印刷等10個制造業子行業中,紡織服裝是勞動力最為密集的行業。
行業平均工資的統計結果則顯示,紡織服裝行業在所有制造業中處于最低水平。2009年度該行業員工年度平均工資只有3.1萬元,遠低于制造業5.65萬元的年度平均工資。制造業中員工年度平均工資較高的是機械設備儀表和金屬非金屬兩個行業,達到6.5萬元以上。
從員工工資占營業總成本的比重來看,也是紡織服裝等行業最高,達到10.24%,其他制造子行業均在9%以下。若員工工資進一步上升,紡織服裝行業感受到的壓力肯定強于其他行業的公司。
在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下,我國制造業的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將逐漸喪失,短期企業將面臨陣痛,但長期看來則未必是一件壞事,人力成本上升將逼迫我國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對此,中金公司王漢鋒也早有論述,他表示,勞動力成本上升將促進產業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具體來看,勞動力成本上升將給中國帶來三大中長期產業趨勢:制造業占比萎縮,傳統制造業規模平穩增長但各行業進入重組與整合、行業集中度提升階段;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占比擴大和產品檔次提升;勞動者報酬改善支持消費、服務規模擴大與結構升級。(摘編自6月11日證券時報作者劉巧玲)
點評
紡織服裝業是市場化和民營化程度很高的行業。改革開放以來,紡織服裝業在發展過程中,每遇挑戰,都能將其轉化為行業轉型和提升的驅動力。但愿此次應對人力成本上漲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也能有所收獲。
從短期來看,勞動力密集的紡織服裝等行業將面臨一個痛苦的過程。這些行業的競爭本來就異常慘烈,中小企業太多,行業競爭無序,競爭中多采用價格戰。工資逐步上漲后,競爭力差的小企業生存空間受到壓縮,最終可能會關閉。中長期來看,加薪對紡織業發展有益,勞動力成本上升將逼迫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并通過行業洗牌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目前,已出現一些好的苗頭,部分企業在產業轉型和升級方面已邁開堅實的步伐。如魯泰、華孚色紡等憑借較高的研發水平、議價能力和定位高端、差異化等策略,擁有比同類公司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