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跟風上漲,羽絨服搭車漲價
“能買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是老百姓對當前物價水平的最直觀感受。在高通脹預期下,一切漲價都變得“合情合理”,許多商品實際上“被通脹”了。
“搭車”漲價
與房租和醫療服務價格“沒理由”漲價不同,冬儲大白菜、羽絨服等產品價格則有“搭車漲價”嫌疑,這些產品假借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名義,不斷把自身身價抬高。
白菜:一下子漲了將近3倍
“去年冬天,大白菜每斤才2毛5,今年每斤賣9毛,就這價錢頂多買到的也是菜幫和菜葉都特別青的白菜,好一點的每斤就要1塊錢。”張先生告訴記者,這樣一來,每斤白菜就相當于1塊多錢。
家住城南地區的老北京人高先生每年都有購買冬儲大白菜的習慣,如果不是今年大白菜價格上漲得太過兇狠,高先生也會像過去一樣,買上200斤白菜擺在院子里。可直到現在,高先生一家仍然不打算購買冬儲大白菜。
50歲的高先生記得,小時候冬儲大白菜每斤只有幾分錢,院子里家家戶戶的大白菜有的擺在窗臺上,有的躺在屋頂上,樣子極其壯觀。高先生說,隨著物價的上漲,最近幾年冬儲大白菜的價格逐漸漲到了兩三毛錢,這可以理解,但今年一下子就漲了將近3倍,實在接受不了。
大棗:棗是舊棗價格卻上漲五成
原本跟通貨膨脹不沾邊的各種儲藏類農產品也正成為“搭車漲價”主力軍,例如山西出產的大棗。
平日喜歡網上買山西大棗的王女士,突然發現網店里去年賣38塊錢一斤的山西大棗突然價格上漲近50%。
據了解,山西大棗其產棗季節為每年的9月份,一般而言,廠家會在產棗季節集中收購,然后持續銷售一年。“去年收購今年賣,即便不漲價廠家也是盈利的。”王女士告訴記者。
“現在賣的棗都是去年的陳棗,價格基本在60-70元一斤,今年9月的新棗還沒下來,根據廠家定價新棗價格可能會更高。”一位賣棗多年的老板告訴記者,去年這個時間山西大棗價格基本維持在38元左右,雖然價格會受到季節等因素影響,但總體而言價格波動不大,今年漲幅普遍高于往年。
對大棗價格上漲的原因,該店老板告訴記者,“租金上漲,成本跟著走高,價格上漲是必然,目前各行各業物價水平都在提高,我們也是跟著市場行情走,至于漲價的具體原因,我們也不清楚”。
羽絨服:跟著棉花“水漲船高”
衣服也沒能免俗地跟著“升值”。“去年買一件普通羽絨服只需400多塊錢,但今年一件普通羽絨服動輒上千元,價格漲得厲害。”剛剛買了新羽絨服的黃女士對記者抱怨。
黃女士的抱怨并非個例,今年三季度開始,棉花價格不斷攀升,并成為各種品牌服裝價格“搭車上漲”的理由,羽絨服首當其沖。
據了解,今年新上市羽絨服短款基本在六七百元,千元左右羽絨服成為常態,位于朝陽區朝陽北路的一家羽絨服店店員告訴記者,“今年羽絨服普遍漲價三成以上,幾乎所有材質羽絨服都在漲價,漲價幅度高低不等。波司登、雪中飛等一線羽絨服品牌幾乎都在漲價,整體漲幅大約在10%左右”。
一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原材料價格上漲,用人成本增加,工人工資大幅上調,加上之前市場流傳的“千年極寒”等因素導致羽絨服價格上漲。“衣服類等各種商品價格都在上漲,現在從廠家拿貨成本增加,賣價必然跟著走高,畢竟現在吃穿住用行各種產品都在漲價。”
跟風漲價
如果通貨膨脹與貨幣寬松、資源緊缺有關,那百姓的就醫費用、各景區的門票和二手房的房租這些與資源緊缺不大沾邊的部分卻如同跟風一般,價格接連蹦高,不得不讓人懷疑其中有炒作嫌疑。
護理費用:暴漲九倍
日前,北京市衛生局已向市政府提報護理服務價格調整方案,以三級醫院為例,現行一、二、三級護理的收費標準為9元/日、7元/日、5元/日,擬調整的標準為90元/日、70元/日、50元/日,相比過去,護理費用足足上漲了9倍。
醫療服務費用上漲,引發了百姓的擔憂:如此大的價格漲幅將增加患者的就醫負擔。對于漲價理由,市衛生局醫政處副處長陳靜說,目前醫院每年護理服務總收入只占醫院總收入的0.5%,護理服務價格低廉已成為制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進一步推廣的瓶頸。
護理費用漲價是否屬于跟風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有業內人士預測,從各地的實際情況來看,提高醫療服務的價格已經是大勢所趨,但要想在短時間內理順醫療服務的價格,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關專家指出,雖然各公立醫院普遍存在經營虧損的現象,但虧損應靠國家補貼來扭轉,而不應把負擔轉嫁給患者,在藥價未能下降的如今,醫療服務費用漲價有違醫改將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主旨。價格輕易上漲將給百姓增加沉重的經濟負擔,隨意跟風漲價顯然不是老百姓所希望看到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