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科技是推動紡織行業發展的最好利器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終結了全球經濟穩步增長的趨勢,而以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為主要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風起云涌。這場“科技風暴”究竟何時才能帶領世界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或許尚需時日。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全球經濟重回繁榮之路必將依賴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而且誰首先掌握最新科技,誰就將主導經濟發展的方向。
“十一五”時期,中國紡織工業就將加快科技進步作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并圍繞創新能力提升和技術裝備升級做出了實實在在的努力。28項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和10項關鍵成套設備攻關項目已經進入了產業化推廣階段,成為“十二五”推廣項目的骨干,為促進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科技貢獻率正發揮著重要作用。時至“十二五”中期,中國紡織工業正在抓緊落實《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中提出的50項科技攻關及產業化推廣項目、110項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項目,以及《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1020年》所確定的科技目標。
高新技術重在“高”和“新”,“高”就是要水平高,世界領先;“新”就在于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高科技絕不僅僅局限于新興產業,在紡織行業中同樣大有可為。
{page_break}
一說起紡織,普通人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紡織女工穿梭在紡紗設備中,巡回接頭的畫面。這是人們對紡織最直觀的印象,因為歷史悠久而被視為傳統行業,似乎和高科技不沾邊。
但是,何為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就一定是高科技嗎?IT產業經常讓人們景仰,但核心CPU、操作系統都掌握在人家手里,只是把各種部件組裝在一起配個外殼,這樣的技術高在哪里,又新在哪里?農業是再傳統不過的產業了,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的問世讓人們真正感受到了高新技術的力量,你能說農業不是高科技產業?高新技術重在“高”和“新”,“高”就是要水平高,世界領先;“新”就在于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高科技絕不僅僅局限于新興產業,在傳統行業中也是大有可為。
在今年1月18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有5個與紡織領域相關的科技項目獲得國家獎。這體現了國家對紡織行業高科技地位的認可,也表明紡織行業經過自身的努力已經在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紡織業早已不是人們印象中的“穿衣那點事”,紡織作為現代產業已經延伸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此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的“高性能聚偏氟乙烯中空纖維膜制備及在污水資源化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就是紡織業把自主研發的纖維技術應用到污水處理領域的一個典型例子。過去傳統的污水處理方法只能把污染物濾除后排放掉,而真正解決水的回用和深度處理則需要新興技術,而這個新興技術恰恰是紡織業的優勢。紡織科技技術人員大膽采用纖維制備的“膜組件”,神奇地把污水變成清澈的可用水。這種膜技術正是2l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之一。
在最能代表科技水平的航天航空領域,也有著我國紡織高科技的卓越貢獻。我國紡織科學家潛心多年,自主研發出碳纖維織物編織技術和碳/碳復合工藝技術,滿足了固體火箭發動機中關鍵部件噴管喉襯的高溫要求。
{page_break}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近年來,我國紡織業獲得國家科技獎,以及行業科技獎達數百項之多,其中不乏國家科技一等獎。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技館內有個“纖維輪”,很多參觀者都會在此駐足。“纖維輪”是一個圓形輪狀的圖表,形象地展示了纖維已經延伸到了土木工程、采礦業、農業,乃至醫用、航空航天、海運、安全防衛這些高精尖等領域。“纖維輪”改變了人們對紡織的傳統認識,也揭示了紡織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技術的進步拓展了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領域,同時也為紡織業自身轉變發展方式、擺脫勞動密集型產業形象奠定了基礎。
在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筒子紗染色生產現場,整個生產車間幾乎看不到操作工人,生產過程全部由機器人所替代。這徹底顛覆了人們印象中紡織印染車間污水滿地、氣味刺鼻、工人來回穿梭的臟亂景象。這是我國紡織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人生產車間,這一切的背后正是源于科技創新。
幾代中國紡織人的夢想成為現實,人們印象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正逐漸成為過去。
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內外棉價差距加大、內需增長緩慢、環境壓力空前、包括勞動力成本在內的各種要素成本上升??這些非常現實的問題擺在中國紡織業面前,新的形勢倒逼我們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沖擊,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發達國家紛紛把目光重新聚焦在實體經濟上。中國紡織工業作為最具民生屬性的實體經濟,在危機中更加意識到,現有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提升還遠不能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需要。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判斷沒有變,新的形勢倒逼我們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page_break}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加快科技創新。
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內外棉價差距加大、內需增長緩慢、環境壓力空前、包括勞動力成本在內的各種要素成本上升??這些非常現實的問題擺在中國紡織業面前。
要素成本上升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特別是人力成本的提高正說明中國社會的進步和勞動者對更佳崗位的追求及期待,解決成本問題的關鍵就要想辦法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此降低平均勞動時間,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核心就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康平納無人車間的出現其實并不偶然,早在數年前公司就預料到人工成本會逐漸提高,而且紡織業的勞動力還會出現短缺。康平納利用倒逼機制先人一步,依靠科技實現了完全替代人工。
國內外巨大的棉價差使得中國紡織業現如今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一方面要承受計劃經濟的原料高成本,一方面要面對市場化的紡織品國際競爭。面對非自身因素的宏觀調控,行業是坐以待斃,還是另辟蹊徑?中國紡織業在多方爭取公平待遇的同時,毅然選擇以我為主,主動開發棉花的替代品,這同樣需要科技支撐。開發化纖“超仿棉”目前成為行業最緊迫的、最現實的科技攻關課題,也成為紡織“十二五”的重要科技任務。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中國紡織業有責任和義務為“美麗中國”畫下絢麗的一筆。這背后需要從設備、工藝、產品等多方面入手做到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沒有科技顯然也不行。
目前,我國紡織科技總體上仍以跟蹤模仿為主,原創科技成就和自主創新的關鍵核心技術還不多,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任務緊迫,責任重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說,在建設紡織強國的新時期,再靠過去依靠模仿、引進吸收掌握技術的方法難以達到建設紡織強國的目的。“這不僅是建設紡織強國對我們的挑戰,從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看,也要求我們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即自主創新階段。”
{page_break}
《建設紡織強國綱要》明確指出,科技是紡織強國建設的基石。要切實將科技新優勢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升科技對于產業升級的貢獻率。
中國紡織工業面臨的機遇已經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中國紡織工業適應國際分工新定位的緊迫性正是推進產業科學技術創新的最大動力。
面對各族人民在新技術革命時代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對國際競爭的新定位,面對新形勢下的倒逼機制,紡織人開啟了建設紡織科技強國的新征程。
紡織行業的科技創新靠單打獨斗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行業的技術進步已經步入上下游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時代。
建設紡織科技強國是中國紡織人為之奮斗的目標。“目前,我們要關注的不僅是某個科技項目的創新,更要關注行業科技創新氛圍、創新機制。”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負責科技工作的副會長孫瑞哲認為,紡織行業的科技創新靠單打獨斗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行業的技術進步已經步入上下游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時代。
超仿棉的開發涉及分子結構的研究、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以及超仿棉纖維紡紗、織造、印染和表面處理技術等課題,中國紡織工業已經組建由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石油化工企業、化纖企業、織造企業等二十多家產業上下游相關單位聯合進行科技攻關。
印染廢水排放是中國紡織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攻克的課題,由中國化纖、服裝、印染、家用紡織品等20家上下游企業共同成立了“中國綠色無染紡織創新聯盟”。該聯盟致力于用原液著色纖維技術替代印染生產環節,實現了有害物質零排放。
在孫瑞哲看來,紡織科技的突破還需實現從“封閉”到“開放”的轉變,即從過去關起門來依靠自身力量,到現在以開放的心態,整合社會資源來形成集成創新的合力。
康平納的成功讓業內開始探究其背后的“康平納科技創新模式”。紡織圈內的科研院所、高校很多,但康平納卻把目光投向紡織圈外。“我們不想局限在這個圈子內,要以開放的心態讓‘外行’來做,他們會帶來全新的思路和理念。”公司總經理劉琳所說的新理念在實踐中獲得了成功。
{page_break}
近年來,我國紡織專利的申請數量逐年遞增,尤其表現在纖維、紡紗、后整理領域。但是有了科技成果并不意味著全部,只有把其推廣出去,并轉化成為現實的生產力,才算是達到了專利申請的目的。據有關統計,我國每年的科研成果不少,但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的不多,必須用孵化、對接、推廣等手段全方位推動科技成果的應用上下工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對此表示:“科技是未來紡織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未來幾年,中紡聯最為關心的就是科技成果如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問題。”
行業的科技進步離不開政策和資金的支持,要爭取國家對紡織行業共性技術研究與公共技術平臺的政策支持,更重要的還是要依靠行業自身的力量形成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這其中“紡織之光”科教基金會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每年“紡織之光”科技獎的頒布引領著行業科技進步的方向。從現在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來看,基礎研究、綠色技術、智能技術等幾個方面正在成為行業科技突破的重點,也將是“紡織之光”科技獎勵的重點。
讓科技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基石,提高科技貢獻率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時代賦予了紡織工業科技創新的新機遇,搶抓機遇、充分利用倒逼機制是尋求科技突破的關鍵。機不可失,時不可待,中國紡織工業正在《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建設紡織強國綱要》的指引下,加速科技進步的步伐。在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之年,全行業正以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念,走在建設紡織科技強國的康莊大道上加速前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