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和百貨店扎堆試水互聯網
微信上不時的信息推送,郵箱里躺著的電子快報……你熟識的品牌和百貨店們,已經開始頻繁搶占你的互聯網生活。
昨天,日系服飾雜貨品牌MUJI悄悄開出了中國地區的網上商城,除了售賣包括服裝、家具、家電、生活雜物等800多種商品,還鼓勵客人訂閱它的“電子快報”。
其實,更早之前,ZARA、Gap、Uniqlo等眾多品牌已開通了其在中國的網店以及手機APP,其中不少曾因“操作體驗不佳”而飽受詬病,而現在,這趟“互聯網之旅”還吸引了百貨店的加入。
品牌和百貨店扎堆試水互聯網,到底是為了補充銷售額,還是另有深意?
MUJI試水網上商城,出售800多種商品
昨天,MUJI中國官方網站貼出公告“網絡商城正式上線”,官方網頁也已是店鋪的模樣,沒有發布會,沒有廣告宣傳,MUJI此番“觸電”顯得很低調。
從官方網站來看,MUJI商城主要出售包括服裝、鞋包、家具、家電、床品、收納用品、廚房用品、化妝品、文具等800余種商品,這個數量,和杭州目前已開業的1600多平方的店鋪來比,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但用戶只需注冊成MUJI會員,填寫相關信息,就能在網上挑選貨品,下單購買,運費則從20元起步。值得一提的是,MUJI在官網上商城大力推出了“電子快報”的服務,用戶只需填寫郵箱地址,就能定期收到MUJI發來的商品、活動的信息推送,為了鼓勵用戶使用,MUJI甚至會在訂閱電子雜志的用戶中隨機贈送超聲波香熏機。
“MUJI網上商城仍在起步階段,由于商品數量少,對網絡交易的信心仍未見得,但它的電子快報卻是一個與客人快速綁定的好辦法,也是MUJI更好地了解中國顧客的渠道。”業內人士分析。
熱衷為顧客建檔案,甚至關心“子女數量”
無論是MUJI的網上商城,還是此前ZARA、Gap、Uniqlo等品牌推出的網店、手機APP,使用時都需要顧客先進行注冊。
在H&M的網絡商店里,每一個注冊過的賬號都有一份“我的H&M”檔案,顧客可以把心儀的款式添加到“愿望清單”里,也可以在模擬的“更衣室”里試穿各個款式的衣服,觀看上身和搭配效果,頁面上也會同時顯示出這一身搭配的服飾總價為多少。
而ZARA的APP應用中,除了提供每周的新款、熱銷品,上百款服裝、飾品,以及模特展示圖,還有一個新穎的“粉絲”部落。注冊用戶可以在“粉絲”里看到其他客人的動態信息,彼此之間可以在線聊天、相互關注,甚至還能互贈禮物,這些功能與SNS社交網站非常像。
每一個已注冊的“個人檔案”里,不僅僅有電話、郵箱、地址這么簡單,例如,在H&M注冊賬號、編輯個人信息時,還有添加“子女數量”、“子女出生年份”的欄目,可添加兒童單品資訊。
“這些線上店都是實體店的前側指標,在實體店里,消費行為很難被數據化分析,而網絡注冊卻能填補這一空白,品牌商可以據此知道哪些款式要多引進,哪些款式受冷遇。”業內人士分析。根據國外的分析師預估,網絡商店已為ZARA至少提升了10%的營收。
百貨店也踏上這趟“互聯網之旅”
董小姐是個購物狂,昨天下午她收到一家商場發送給她的微信,內容讓她感到很新奇,“是一個手機APP的發布,可以看到商場賣的每件衣服的照片,以后不用費腳力逛商場啦,看看APP就好了。”她說。
她使用的APP叫“喜歡銀泰”,是杭州百貨店首度推出的手機APP,里頭有一個“東東”的欄目,貼滿了商場里包括衣服、配飾、珠寶手表、鞋包等在內的商品照片,還提供價格參考與評論功能,此外,促銷信息及專題活動也出現在首頁菜單上。
如果說各大品牌做網店,發布手機APP是大勢所趨,那么這場大戰是否會因百貨店的加入而更加激烈?
其實,國內的百貨店做APP,銀泰并不是首家。去年年底,金鷹商貿集團就推出了旗下的手機APP,顧客可以通過該軟件查詢到商場活動、自己的消費記錄,還有停車時間提醒、GPS導航的功能,軟件上線首月下載量破三萬次。
軟件開發的成本不小,對百貨店而言,必定有做這件事的意義。“這些軟件無一例外需要用戶注冊,注冊信息可以讓百貨店更加了解客人的消費行為和心理,以便他們調整貨品或者推送更精準的信息。”百貨業內人士分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