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面料商進攻下游產業 漢麻領域的全產業鏈成形
不只做服裝更要做品牌
當身處微利時代,又遭遇成本高企,逐利的天性使紹興柯橋的布商們不甘于只做純粹的面料供應商。
于是,很多面料商紛紛涉足下游產業——服裝業。
數據顯示,服裝產業在柯橋區的大紡織環境中漸成氣候。截至去年10月,柯橋區擁有規模以上服裝企業43家,去年前11個月,柯橋區紡織、服裝、印染、化纖企業創造產值達1777億元,同比增長15%。在全區工業總產值3566億元中,大紡織占49.8%,增速為15.1%,與全區工業總產值平均增幅11.8%相比,高出3個百分點。
然而,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柯橋的服裝產業卻陷入了短腿發展的尷尬:代工(OEM)生產方式所占比重過大,而在原創設計生產(ODM)和自有品牌生產(OBM)方面卻停滯不前。
沒有品牌依托的服裝業終究會遇到利潤薄、銷售難等諸多問題。
恰如柯橋吉瑪良斯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偉豐所說:“目前的市場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老是守著自己原來的一畝三分地,遲早有一天,連這塊也會被別人爭走的。”布商越來越覺得有必要打造品牌,乘柯橋區打造“國際性紡織創意中心”的東風,扛起品牌大旗,大舉進攻服裝領域。
選擇服裝品牌之路就是選擇一個新課題
目前,旺盛的內需使服裝市場逐步回暖,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預計:2011年—2020年10年間,中國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支出增長率約為12.5%,而農村居民增長率將達15%左右。可以說,產業鏈中端的面料商伸展拳腳,向終端要利,正面臨很好的機會。
要做到從“布滿全球”到“衣被天下”,意味著柯橋的面料商對服裝領域的涉足,不能僅局限于將“布”做成“衣”,更要懂得品牌經營,這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王道。然而,品牌的創建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在服裝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品牌,時尚沒有靈魂;沒有設計,產品沒有靈魂;沒有管理,設計沒有靈魂;沒有商業整合,管理沒有靈魂。正是商業設計管理,造就核心競爭力,成就核心品牌。”
但是,服裝品牌與面料有著完全不同的研發、生產、銷售體系,選擇走服裝品牌之路就是選擇了挑戰一個新課題。布料成衣不過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沒有雄厚的實力與遠見卓識,而只是迫于生存,或者受利益之誘而盲目下水者,開始也許會盈利一時,但長久以往的后果將是:業務停滯,利潤縮水。如果面料商一味仗著財大氣粗而盲目使用品牌延伸策略,或者照搬面料品牌打造的套路,而不能做一行懂一行,學會有效規避風險并逐步打響品牌,壯大陣勢,其結局很可能落入更為窘迫的境地。
如何把握良機,有效地規避風險,在打造自主服裝品牌的同時,打響品牌,在目標消費者中建立有效的認知,成為轉型的面料商面臨的新課題。所幸的是,在這條轉型之路上,已有先驅的身影,他們的成功與經驗為后來者提供了寶貴借鑒。
正如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周如生所說:“我們希望有條件的商戶,率先成長起來,以先富帶后富,而不是一窩蜂地群體投入。”
{page_break}
找外援、做差異,利用好原有優勢
2008年,華通色紡投資千萬元,與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下屬的漢麻中心達成合作,成功改良漢麻纖維并獲得專利。2012年8月,華通色紡與黑龍江省簽訂了5萬畝漢麻種植基地協議,著手原料種植。至此,華通色紡實現了原料、紗線、面料、服裝和品牌銷售全產業鏈經營。從源頭到終端,華通色紡一手把控,為最大附加值的創造提供了可能。
此外,為了避免進入服裝領域的“紅海”,吉瑪良斯還選擇了一條小眾化路線。不同于此前紹興出現的諸多服飾品牌,吉瑪良斯繞開了競爭更為激烈的外衣市場,轉而攻打家居內衣服飾領域。在柯橋天虹大廈的品牌專賣店,多達20余個品類的內衣家居服飾,售價大多在千元以上,高附加值的立足點,正在于漢麻面料的特殊功能性:排濕性是純棉的3倍,其織物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線。
據悉,目前在原料、面料、服飾三個環節的開發中,華通色紡已經投入了3000萬元,一個漢麻領域的全產業鏈已經成形,并在前后道研發中形成比較優勢。季國苗很自信,“別人要追趕,起碼得5年時間。”
借力文化,改革營銷模式
如果說華通色紡是在產業鏈上大做文章,借宣傳成功出位的話。那么宇展印染則在品牌文化與營銷方式上有可圈可點之處。
點進宇展印染旗下品牌瓦欄文化創意的網絡首頁,電腦屏幕上青春與活力的氣息,連鼠標也為之停留。原來T恤也可以DIY,還保證隔天就能拿到手。更有瓦欄活動,各種新奇。但最讓人驚奇的是,如此新潮的瓦欄文化,其母公司竟是一家擁有10多年發展史的大型印染企業——浙江宇展印染有限公司!瓦欄文化正是董事長陳建定的得意之作。
2010年8月,陳建定去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一個服裝文化展。在那里,陳建定深切體會到了T恤文化的魅力,同時也聞到了商機。中國作為一個T恤消費和生產大國,產量雖大,但繁而不榮,并沒有真正的T恤文化。且T恤印花一直處于針織服裝產業鏈的末端,只能靠依附T恤這一載體來體現其附加值,沒有形成獨立的產業價值。如果能賦予T恤印花更深刻的內涵,將大大提升現有國產T恤的含金量。陳建定的瓦欄文化創意做的就是T恤文化。為此,陳建定不惜重金,花7位數的天價請來了旅美韓裔設計師成受燕,開始了他的瓦欄文化之旅。
如今的瓦欄文化,有韓國的策劃團隊,美國的網絡營銷主管,德國產的數碼印花機、日本產的印花生產線以及韓國產的定型機,儼然一個迷你“聯合國”。集合來自各個國家的優秀人才和設備,都是為了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陳建定希望能更好地開展創意服裝生產,給消費者帶去不一樣的購物體驗。
未來的競爭是產業鏈的競爭。紡織服裝是一個產業鏈很長的行業,在傳統紡織品貿易、制造利潤越加低薄的今天,向利潤率更高的前后道轉型,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