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前掌門人Vincent Bastien:奢侈品反傳統營銷法則“凡勃倫效應”
最新數據統計,中國人買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無可爭議的最大客戶。知名奢侈品牌幾乎已經全部進入中國,奢侈品牌境外門店也幾乎全部配有可以講中文的服務人員,服務好中國客戶已經成為所有奢侈品牌最重要的市場目標和市場策略。2014年2月22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辦的“時尚名師大講堂——通向頂級奢侈品品牌之路”在北京舉行,國際奢侈品營銷管理大師、法國路易威登集團(Louis Vuitton)前掌門人文森特.巴斯蒂安(Vincent Bastien),剖析通往頂級奢侈品成功之道,學習如何走向頂級品牌之路。
文森特巴斯蒂安指出,普通市場營銷不適合奢侈品,奢侈品遵循的是反傳統營銷法則,即“凡勃倫效應”,價格越高銷售越多,忘記定位,不要去迎合消費者,奢侈品決定價格,而不是價格決定奢侈品。奢侈品戰略、反傳統營銷法則也適用于其他領域,尤其是醫療保健行業,他認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服務和技術才可以進入奢侈品行業,例如,中國的針灸可進入奢侈行業。
近年來,中國本土奢侈品牌快速成長,品牌影響力和銷售額進一步得到提升。文森特巴斯蒂安建議,中國本土奢侈品牌的創建者應多了解奢侈品戰略,注重本土化實施該戰略,別忘記自己的市場,產品設計要有中國特色,要做出變通,但是也不應過于中國化。
奢侈品是否需要借助明星效應提升品牌地位呢?文森特巴斯蒂安認為,奢侈品沒有品牌的支撐是不行的,宣傳盡量不要用明星“代言”拍廣告,而是傳遞出明星在“使用”該品牌這樣的信息。針對中國政府抑制三公消費,奢侈品是否會受到影響這一疑問,他認為奢侈品不代表腐敗,市場銷售情況沒有太大變化。
此外,文森特巴斯蒂安帶來了他的新書《奢侈品戰略:揭秘世界頂級奢侈品的品牌戰略》。他表示,奢侈品不僅是價格昂貴,關鍵還要滿足兩個需求,一是滿足顧客的夢想,二是實現社會階層的分化。產品盡量完美是基礎,奢侈品必須是稀缺性:材料的稀缺和人工的稀缺,手工在奢侈品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就失去了奢侈品的意義。
相關鏈接:
路易威登于1854年成立于法國巴黎,從皇室御用到頂級工藝作坊,路易威登未曾中斷對旅行,傳統和創新的熱情與傳承。路易威登的種種經典設計順應了旅行歷史的重要發展:
1896年路易威登Monogram帆布首次面世,宣告了品牌的時尚面貌,其獨有的創意也成為其經典象征;隨著郵輪旅行的風靡,1901年推出Steamer旅行袋,標志著旅行軟袋時代正式來臨;1924年的Keepall旅行袋,改變了旅行的重量與打包方式,使得短途即興的出行更為輕松優雅;1997年,隨著藝術總監 Marc Jacobs的加入,路易威登將其精湛工藝及獨有奢華延伸至時裝、鞋履、腕表、配飾及珠寶精品,為顧客在法式傳統中加入了時尚的色彩。
除了對創新的追求,對旅行的熱忱、質料的堅持、細節的講究、對精湛工藝的追求更是路易威登未曾放棄的承諾。堅持傳統與創新,致力為客人提供完美的奢華體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