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熱”促進國內運動品牌復蘇
自2011年下半年整個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經歷深度調整、企業業績大幅下滑、紛紛經歷大規模關店潮以來,2014年上半年,安踏體育和匹克體育兩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首次恢復較大幅度雙增長,這令市場和券商對國內運動品牌的前景十分看好。
而據匹克體育最新公布的《近期中國業務營運情況》顯示,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訂單總額同比2014年同季度實現了10%至20%的增長。這已是匹克體育訂單總額連續六個季度實現穩定增長。同時,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部分零售網點的同店銷售金額也同比實現低單位數增長。種種跡象表明,國內運動品牌正要迎來春天。
“連續六個季度訂單量增長,這主要得益于內外兩大因素。”匹克體育CEO許志華解釋道:“內在動因,主要是在過去的時間里匹克持續進行渠道重組和優化,有效提升了單店店效。外在方面,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策,參加運動的人群和運動時間會持續增長,對專業體育用品的需求將會得到極大釋放,這對于定位于專業體育品牌的匹克來說,將是極大利好。”
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引起了體育產業圈內的強烈反響。意見指出,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產值將達5萬億元,體育產業將成為我國重要行業。為達到這一目標,新政策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地位,大力發展籃球、足球、排球三大球及其相關產業。
“隨著體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愛好,中國運動人群不斷增加,其對于專業體育裝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體育新政的出臺,更將加快群眾體育的發展,帶動體育用品的消費市場。”許志華表示,“本次2015年第三季度訂貨數據顯示,籃球和跑步用品的銷售動能仍然強勁。未來,籃球、跑步等大眾參與度較高項目的產品將會成為匹克銷售重心”。
相關鏈接:
針對小眾客戶的服裝定制,雖然一度在成衣風潮中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如今隨著個性化需求越發強烈、荷包漸鼓的客戶群穩中有升,香港業內人士認為,服裝定制這把小剪刀有望剪出一片大市場。
據悉,上世紀80年代,服裝定制的生意開始在尖沙咀與中環的街巷中興起,當時多數以婚紗為主。入行20多年的香港資深服裝設計師何鎮發告訴記者,“現在人們有錢了、要求高了、又懂時尚,對定制的需求早已不限于婚紗或晚裝,很多日常活動或紀念日服裝也來定制。”
學針織出身的香港新晉時裝設計師楊駿業則認為,目前無論大小品牌都在跟潮流,款式難免雷同,若顧客想配搭特殊場合,選擇越來越窄。“現在的時裝市場講求個性化,我們的客人很多已厭倦了快銷時尚,他們花費不菲價格來定制,會更注重手工、剪裁、布料的來源及衣服背后的故事。”他說。
時隔30年,香港服裝定制市場的模式已悄然改變。據何鎮發透露,此前客人適合什么款式、面料選擇等,全部聽由設計師決定。如今顧客獲得潮流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特別是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變成是他們給我們意見,我們依照他們的喜好來設計。這個變化很有趣、很正面。”
何鎮發說,他的客戶群多為有一定經濟基礎、追求生活質量、同時有很多活動要參加的女性,其中不乏白領,年齡介乎25歲至50歲。在她們的服飾開銷里,約有30%花在定制上,預計該比例還會進一步提升。
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楊棋彬對記者表示,香港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各式派對、酒會等活動豐富多彩,為設計師們提供了廣泛的服務對象,因此服裝定制市場一直都有需求。“只要經濟形勢好,這一類消費群體存在,定制市場就有上升的空間。”
楊駿業同樣對定制市場的前景表示樂觀。“整體經濟環境不錯的話,服裝定制市場肯定會增長。因為永遠都有派對要去,永遠都有衣服要穿。有這樣一群愛美的女性存在,我們就會有生意做。”他笑言。
曾在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上獲獎的楊駿業打算將自己的品牌立足香港,并伺機拓展至內地。“近年每次去內地都發現那里的女性穿著很好看,特別是上海和廣州,衣服未必很貴,但能感覺她們的要求在提高,相信內地的定制市場規模很大,我很想去了解相關的客戶群。”
何鎮發也表示,他常去北京和上海出差,“內地服裝定制的生意發展迅速,時裝做得都很漂亮,內地是我們未來一定會拓展的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