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Adidas在北美市場消沉的四大原因
Adidas有麻煩了。北美市場銷售額連續三年下跌,特別是去年市場份額暴跌約40%。投資者紛紛質疑Adidas高層的管理能力。
Adidas曾是美國運動品牌Nike在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但去年,1996年才創立的美國本土運動品牌Under Armour異軍突起、后來居上,力壓Adidas上升至第二位,把Adidas趕到了第三。
那么,Adidas到底哪兒錯了?以下是美國媒體的分析:
“聽不進話”
“Adidas 拒絕傾聽零售商的意見,”紐約體育用品零售商Nohble創始人Christine Noh表示,零售商很清楚消費者需要什么,什么賣得最好。遠在德國的高層不下來走走看看,當然就不了解美國各個地方的情況,這些情況也很難反饋給上級,因此更不用說解決這些問題了。
Adidas高層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目前公司正在籌劃更具“美國風”的新產品。
北美地區負責人Mark King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與德國的思維模式太不一樣。我們也剛剛頓悟到這一點”
“沒找對的人”
在找代言人方面,Adidas也沒有慧眼識珠。
20世紀80年代,Adidas沒有選擇飛人喬丹Michael Jordan代言,當時Adidas認為粉絲偏愛個子更高的球員,然而Nike卻抓住了Michael Jordan這只潛力股。
30年后的今天,盡管Jordan本人已經離開NBA十余年,Jordan Brand(Nike旗下品牌)仍在為Nike創造幾十億美元的收入。
除了Michael Jordan,Nike也邀請到更多美籍運動員為其代言,數量遠多于Adidas。下圖就統計了2014-2015賽季NBA球星所穿球鞋品牌數量差異,Nike遙遙領先。
產品開發周期過長
德國人素以嚴謹著稱,Adidas一件產品從設計到上架平均需要18個月。但潮流更替卻是瞬息萬變。漫長的開發周期令公司錯過了許多新潮元素。
Adidas表示公司目前正大力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目標是6個月。
十年前以38億美元收購Reebok,代價過高
提到這場高額收購,Adidas某高層表示:“當我們看到數字的那一刻,我們意識到這門生意會很棘手,因為要付太多錢了。”
前任高層這樣說道:“當時Reebok正處于困境,Adidas不得不從其主營品牌轉移資金來完善業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