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百貨為何能夠經久華麗?
歐洲一些優秀的百貨公司,正是基于買貨制,引進符合自己定位的品牌、拒絕平庸,從而避免自己淪為被模仿的對象。這些百貨公司勇于堅持做自己,同時鑄就了不可模仿的經典。
目前零售線上線下似乎冰火兩重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全國網絡零售同比增長38.5%,高出全國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34個百分點。
特別在今年李克強總理于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2015年成為傳統企業轉型最為重要的一年。傳統企業都想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對產業進行重構,以實現產業升級。但如何轉型,成了為首要問題。
其次,雕梁畫棟,建筑形態讓人流連忘返。建筑物本身的創意設計和追求百年傳承的經典理念,是經營理念的另外一個核心要素。國內絕大多數百貨,在這方面,曾經被某香港地產開發商老板批判為”舉目望去都是建筑垃圾“,雖然評論有些偏激,但確實大部分百貨缺乏靈魂和創意,建筑物內外觀雷同性嚴重,摘掉Logo,幾乎無法辨識王府井在全國各家門店的差異,甚至百盛和銀泰的差異都無法辨識。
第三,歐洲大多數百貨的定位非常準確,服務于本地居民,還是游客,服務于富裕階層,還是中產階級,都有清晰的定位。
百貨對品牌的篩選也十分嚴謹,一旦確定了合作的品牌,就會為了給該品牌創造一個穩定的經營環境,很少在合約期內隨意變動該品牌的位置,這一點,國內的經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另外,歐洲百貨的從業人員也相對穩定,使百貨的風格及定位得以延續。
第四,愿意花錢做陳列,給顧客帶來持續驚喜。歐洲百貨的另一特點,是美輪美奐地各種陳列、展示。同一品牌在不同百貨的貨品和陳列也不盡相同,不同的貨品對應不同的陳列,不同的陳列映射出不同的主題,不同的主題講述出不一樣的故事,最終不同的故事又吸引了不同的顧客。一切都那么自然,順理成章。
在這樣的環境下,顧客不是為了買而買,是因為被吸引、被打動了才買。無聲的交流中觸發了最原始的感動,激起了顧客對美好生活的渴求。購買行為,悄然地已不再是單純的物欲滿足,而是對美麗的向往。
第五,打造主題百貨,精準服務于目標顧客。打個比喻,百貨類似公園,本來就是人們消磨時間的去處,迪斯尼公園吸引的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家庭型顧客,環球影城吸引的是好萊塢電影迷,海洋公園吸引的則是對大自然和刺激性運動發燒的顧客。百貨也應該有類似的主題。
國內的百貨在主題的打造方面,欠缺較多,他們意識到了創意營銷的重要性,但問題是跟風和雷同,比如不論自己定位是什么,都希望在門口開始展覽大黃鴨、變形金剛、Snoopy、小熊貓、哆啦A夢等等,以為這樣就能夠吸引人流,但是這樣的簡單復制,可能短期內有客流的增長,長期而言,對于為百貨公司招募新的核心目標客群,幫助不大。
歐洲優秀百貨的這些案例,相信給了從事百貨行業中國人更多的啟示和思考,當前,不論是互聯網領域還是傳統行業,都在談論“互聯網思維”,在談互聯網給傳統行業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