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染業去產能看柯橋經濟轉型升級(上)
今年上半年,紹興柯橋區的印染行業經歷了一次“浴火之旅”:70家印染企業關停,100多家印染企業剛性整治,數萬名職工分流安置,占全國印染產能三分之一的柯橋區一下子削減了約30%產能。
拿支柱產業“開刀”,對柯橋來說,可謂是真真切切的斷腕之舉。
“傳統印染業安全隱患多,臟亂差現象十分突出。”柯橋區委書記徐國龍說,“長痛不如短痛,面對產能過剩和技術含量偏低的行業現狀,我們咬緊牙關,下定決心,謀定而動,終于干成了這件多年想辦卻沒有辦成的大事。”
這次整治,企業技改投入就達15.55億元,淘汰落后設備2023臺(套),拆除違法建筑110余萬平方米,煤炭消耗量下降69%,污水排放量減少13%,污泥排放量減少17%。同時,天然氣消費量上升72%、染費價格平均提升20%以上,印染行業整體稅收與整治前基本持平。以“減量、提質、增效”為特征的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亮劍”直指印染業
今年1月25日,柯橋“亮劍”所有印染企業,實施力度空前的整治提升。
“一只陶鍋兩根棒,一乘土灶兩只缸。”高峰時期,柯橋印染企業曾達到數百家,年銷售收入650億元,印染產能占全國三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以上,并催生了中國輕紡城的崛起。“印染讓柯橋人富了起來,但也帶來了成長的煩惱,付出了生態的成本。”柯橋區印染行業協會輪值會長、盛鑫印染總經理傅見林說。
環境差。“過去到了印染企業生產旺季,一下雨,河里都是上游兩岸印染企業排出來的黑水,看著反胃,氣味刺鼻。”在柯橋區福全鎮徐山村,84歲的村民馮敖忠指著眼前的漓渚江對記者說。
安全糟。“過去為了擴大生產,私搭亂建普遍,稍有不慎極有可能火燒連營。”華東紡織印染負責人王旭東坦言,之前深夜聽到消防車呼嘯而過,心里都會抖一抖。
品質低。“柯橋市場人氣旺,是因為印染價格相對便宜。可低價無序競爭導致產品質量上不去,幾萬米的布料能染出好幾種色差,導致一些高檔訂單都跑了。”這是過去諸多采購商對柯橋印染行業的普遍印象。
“經濟新常態下,‘三高一低’的傳統印染業愈顯‘老態’,也影響了新產業的落地,如果再不進行根本性改變,將與柯橋未來發展漸行漸遠。”柯橋區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建設辦公室主任婁東寅說。
為改變低小散、臟亂差,早在2010年,柯橋便開始推進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至今已有50多家企業落戶印染產業集聚區,但印染業整體落后的現狀仍無法得到迅速全面改變。
“如果僅靠‘市場之手’緩慢淘汰,經濟轉型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代價我們付不起。”徐國龍表示,“亮劍”整治是下“猛藥”倒逼企業產品質量從低端走向中高端,使柯橋的印染業真正實現綠色高端、世界領先。
一企一策一團隊
柯橋全區共200家印染企業,10余萬名企業職工,上千家上下游企業……柯橋與印染,像兩股纏了半個世紀的藤蔓,要想斬斷,談何容易。
謀定而后動。今年1月中旬,柯橋區委、區政府領導分頭帶領經信、環保、安監等部門相關負責人,集中對全區印染企業挨個兒進行“望聞問切”:望一望企業現場管理、安全設施如何;聞一聞廠區里廢氣、污水排放如何;問一問企業技改、產值、利潤如何;切一切企業未來的成長性。
跑遍每一家印染企業,實行地毯式檢查之后,柯橋按照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違法建筑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果斷對問題嚴重的64家印染企業實施停產整治,停產企業占全區印染企業總數近三分之一;剩余136家印染企業則邊生產邊整改提升,在規定時間內達不到整治標準、通不過驗收,也將堅決依法停產整治。
然而停產整治,豈是字面上聽起來這么簡單。
停產整治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核心始終避不開“錢”與“人”這兩件事。為了讓整治能夠平穩推進,柯橋區各鎮街采取了“一企一策一團隊”的辦法,幫助企業評估保存資產,安撫債權人情緒,牽線搭橋推動企業向濱海印染產業集聚區或集聚,或重組。
“我們每天去企業門口蹲點‘擺攤’,主要是把職工的姓名等信息登記在冊,幫助企業做好工資清欠工作,同時還把收集來的招工信息張貼在企業門口,幫助職工尋找新工作。”福全鎮分管工業的副鎮長馬宇濤告訴記者,這次“亮劍”行動中,鎮上一鼓作氣停產整治了11家印染企業,涉及的3825名職工都被平穩妥善地分流安置。
下大決心促轉型
柯橋印染業“亮劍”,最大的震動并不在于停產整治了多少家企業,而是徹底改變了企業主對行業發展前途的認知。
“這次我們三兄弟總共有4家印染廠被關停。”錢清鎮鳳儀村村支書楊建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亮劍”之初頭幾個晚上睡不著,人也瘦了。
在楊建強三兄弟的企業剛被停產整治時,有個細節一直讓錢清鎮黨委書記朱建剛記憶猶新:有一天,楊建強的哥哥被供應商和員工圍在廠里,但他說就算現在處境很難,也要把企業妥善處置好。去年楊建強在濱海集聚區新建投產的“宏強印染”急需員工,很多原先老廠的職工成了新廠里的主力。
{page_break}福全鎮副鎮長毛佳麗年初剛到鎮里工作,就碰上“亮劍”這場硬仗。一位企業主由于一開始對“亮劍”行動想不通,不接她的電話、不回她的短信,甚至她上門也避而不見、一走了之。
“邵總,請您消消氣,我知道遇到這個坎您有氣有怨,但今后的路還長……”毛佳麗發了一條600多字的短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位企業主終于回了電話,在隨后一次又一次的上門走訪溝通中慢慢打開了心結。
在這場“亮劍”行動中,柯橋很多像毛佳麗一樣的基層鄉鎮干部,每天到廠里跟企業主促膝談心,幾個月下來,大家的態度都轉變了。
“接到整治通知之前,我就叫人挖出了堆積在廠里幾十年的垃圾,拆除了全部違建鋼棚。”“蜀風印染”負責人孫克勤說,隨著“亮劍”行動的推進,他也在不斷反思:有些國外客戶,為何到了他的廠門口就打道回府了。
“在這個行業里干這么久了,誰不知道自己的企業是怎么個環境?誰不知道再這么干下去是死路一條?”孫克勤說,是“亮劍”行動推動他們下了轉型升級的決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