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將過去 盤點中國服裝產業9大痛點
2016年即將過去,小編盤點中國服裝產業9大痛點,據了解一年里經歷了持續低迷市場的嚴峻考驗,形式依然不容樂觀。就宏觀經濟環境而言,產能過剩依然困擾中國服裝制造業,81家上市企業除少數業績增長達到預期,多數企業依然維持利潤但增長乏力,首次虧損企業數量減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場需求復蘇依然遙遙無期;整體服裝產業產能在增長,利潤下滑速度正在減速,說明服裝產業自2012年—2015年快速下滑趨勢得到遏制,企業已經適應未來長期緩增長的局面,對互聯網從恐懼的無所適從到熟練的積極參與其中,已經跨越了從觀念到行動的過程。庫存已經不在是2016年困擾企業的主題,但新的增長模式依然是主要的問題,面對宏觀經濟轉型、消費升級,我們的企業正在積極探索突破的端口,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原來的成功模式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需要創新的思路尋求突破的機會。跟隨世界服裝鞋帽網小編一起了解吧!
九大痛點建議如下:
1、如何鎖定未來消費人群確定品牌持續發展目標,關系著企業今后的戰略和投資,只有精準的定位才能有效的發展;
2、如何改變原來產品設計思路,從完全復制到形成自身的風格,畢竟未來是一個個性化、消費者主導消費的時代,產品才是內容,性價比才是粘合度;
3、如何擺脫過去品牌推廣模式,學會品牌IP化、溝通社交化、消費社區化,網紅經濟勢不可擋,互聯網時代品牌營銷已經進入新時代;
4、如何靈活、有效駕馭渠道的多元化,線上和線下互動、互通,除了渠道的一次扁平化,還要實現無縫對接的扁平化,讓產品、推廣、消費直接對接,去中間層是必然,沒有徹底的渠道優化就沒有利潤空間,從T型臺走向消費成為必然;{page_break}
5、如何構建新型的供應鏈SCM?過去供應鏈是企業推動需求,未來是消費驅動供應,抓住需求的端口才能在供應鏈環節創造利潤,傳統的供應鏈必須延伸或者推進到消費端,不是簡單的鏈接而是系統的整合;
6、如何適應大數據和應用大數據,首先必須把制造思維轉化為服務思維,未來的服裝產業是服務業不在是制造業,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不是設備和廠房而是大數據,只要透過數據精準營銷,才能提高設備效益降低庫存、提高顧客體驗感,唯一不同的是:未來的大數據不是企業ERP的數據而是產業大數據,共享經濟是跨越自有數據領域才能發現新的需求特質;
7、庫存依然是傳統企業的痛點,互聯網時代的“即看即買、預售”是才是“零”庫存的解決之道,這是一個基于大數據、設計、供應鏈SCM、零售、消費者的系統工程,不突破不能獲取利潤,克服不斷增長的宏觀成本就是從自身管理“刮骨療傷”,痛下決心才能適應未來“緩增長”時代的來臨,“緩增長”的特質就是“微利”,微利還能獲利就是消費者期待的“性價比”時代;
8、用“金融思維”替代傳統借貸或者質押模式,服裝行業的三角債、五角債盛行,下游欠上游層層欠債,讓本來供應鏈漫長、資金周轉慢的服裝產業效率低下,金融思維、共享思維的特點就是可以通過:眾籌、股權、借貸等方式整合上下游產業,形成規范的資金管理體系,用金融手段改變合作關系、改變資產價值、提高資金使用能力,規范的前提建立風險機制、股權機制,重構合作關系才是出路;什么退換貨、壓貨銷售、托管等都是市場需求旺盛擴大占有率的有效手段,但今天是產能過剩、資金短缺、信貸成本高的時代,想要持續下去必須改變過去方式才有出路;
9、管理和團隊的提升是競爭力的關鍵,但作為企業的軟實力這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完善的過程,沒有最好的管理模式只有不斷努力的結果,中國服裝企業不在是員工的技能問題,也不是老板的觀念問題;那種天天“趕場”學習的企業主他們需要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需要無助的“安慰”,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需要安慰,把業績做上去,有問題業不是問題。結語服裝作為人類的剛需,未來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必然有很大增長空間,畢竟2015年中國人均服裝消費水平剛剛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真正的需求海沒有被釋放,現在的產能過剩是“數量”上的產能過剩,而非“質量”上的產能過剩。未來新需求會集中在60-70年代老齡化的銀發消費群體,還要千禧一代的90-00后的新生代人群,但這是一個個性化、性價比的新需求,服裝產業的“暴利時代”在未來5年將徹底畫上最后的“句號”。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