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棉走貨未現起色 基差漲不停
從部分國際棉商、大型棉花貿易企業報價來看,雖然近期ICE期貨連續回調、中澳關系沒有改善跡象,中國棉紡織企業、中間商簽約采購仍比較謹慎。
不過,11月中旬以來澳棉基差卻觸底反彈,雖然幅度并不很大(報價ICE2103+基差),貿易商的信心、惜售情緒卻不斷恢復。
據調查,12月3-4日青島港、張家港等主港12/1月船期澳棉21-3/31-3 37(強力31-32GPT)、11/12月船期M 1-5/32(強力29GPT)的基差分別上漲至16-16.8美分/磅、14-15美分/磅,澳棉各品種、各等級皮棉基差整體較11月中旬上調0.5-1美分/磅,其中SM 1-3/16、SM 1-7/32、GM 1-7/32等高等級、高品質澳棉基差上調略大。
某國際棉商表示,10、11月份主要是一些老客戶、大中型棉紡織廠“少量、多批”詢價和采購澳棉,出貨不順暢,港口庫存呈現小幅上升的勢頭;目前港口清關澳棉的報價雖然比較多、比較雜,但單批次數量偏低(50-200噸的占比較高,且含2018、2019、2020三個年度的澳棉);保稅和船貨的數量也不大。12月4日,青島港SM 1-5/32(強力29GPT)的報價集中在16400-16500元/噸(含基差報價)。
澳棉基差強勢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出口競爭對手巴西棉、美棉的基差一直穩中偏強;二是不僅2020/21年度印度、巴基斯坦、西非棉花總產和品質“不給力”,2020年巴西、中亞各國棉花種植面積大幅下滑的預期較高;三是2020/21年度中國新疆機采棉顏色級、強力、長度等指標偏弱,澳棉伺機而動;四是疫苗進入全面接種階段及美國政府經濟強刺激拜計劃出臺有利于全球經濟、棉花消費等加速恢復;高等級澳棉將大有市場;五是2020年澳棉產量只有60萬包左右,再加上上年度結轉約45萬包,可供出口總量不足100萬包,因此出口商、國際棉商普遍感覺壓力不大,挺價、抗跌的底氣較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