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與織造產能“漏斗式”構架嚴重不合理
2016年末,原料漲價潮可謂是行業的話題王。另一邊,在風口之上的印染行業更是聚集了大眾關注的目光,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登上行業門戶網站的頭條。而原料和染費等這一切的矛頭均指向了處于下游的織造行業,成本端的壓力到了織造行業一時難有良好的傳導,化纖織造行業亂象引起布老板的各種吐槽。
近年以來,關于染費上漲、染廠門口排隊的話題屢見不鮮,而關于印染無故上漲、質量問題等單方面的霸權行為也是讓織造行業痛苦不堪。而如今在原材料暴漲的關口,從染料端至染費的上漲又給織造企業補了一刀!紡織人依然要擦亮眼睛,畢竟一榮俱榮才是王道。
自2016年年末以來,原料漲價潮已讓織造企業不堪重負,更可悲的是春節過后,又一波漲價潮蠢蠢欲動,市場也一致看漲化纖原料行情,大有全年持續上漲之勢。而反觀面料行情,不可否認的是織造企業的現狀相較往年確實在好轉,但原料端帶來的上漲非但沒有讓坯布價格得到同步上漲,相反巨大的成本壓力已讓企業舉步維艱。
另外元宵節后的坯布市場,開工逐漸恢復至正常甚至比往年偏高,而目前織造企業多數承接的是年前的訂單,自身庫存逐步增加,不免為后市擔憂。不排除市場出現積極售貨的行為,價格方面雖沒有降低,但量的打開也是吸引了較多貿易商的參與。這個漲價的過程,最終沒有使得坯布企業抵達自身想要的售價。
“其實價格上調也不是我們的初衷,畢竟我這一調價,可能會增加流失客戶的風險,但是原材料天天漲,再加上染費也較高,我們成本壓力實在太大,”吳江某企業老板陳總說道,“就以228T尼龍塔絲隆來說,去年5月份我們坯布拿貨價在5.2元,現在我們拿貨價在6.1元,這一漲就將近1元,可是我們給客戶的報價卻不可能漲那么多,最多在5毛,剩余的成本增加只能自己吃進。”
印染行業是紡織產品深加工的關鍵環節,曾經是制約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瓶頸,經過20多年連續的發展,印染廢水、廢氣又成為對中國的環境惡劣產生很大的影響行業,從而導致印染產能的一縮再縮。以紡織集群重鎮盛澤為例,2016年盛澤鎮的織造能力大約在120億米,而與之匹配的印染能力僅僅在30億米,巨大的產能落差使得印染行業在織造方面占據絕對的話語權。
的確,自去年十月份以后的織造市場出現了近幾年都難遇的好行情,在庫存清空的同時,多數企業也接到了年后的訂單。但紡織企業存在生產周期的一個問題,不管是出口還是內銷,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即多數企業往往在本月接到的單子,通過生產和印染等多項環節,往往要經過1個多月才能將面料產品送到客戶手中,而訂單產品的價格則是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來定位的。
而自去年以來,這1個多月的原材料價格的變數實在是過于巨大,如今面料企業已經在成本端的壓力下賺著微薄的利潤,而若成本漲產品價格不變,可想而知,布老板或許要做著虧本買賣。近日筆者走訪市場時,一位布老板也調侃道,看似庫存是空了,訂單是有了,生意是好了,但在大幅波動的行情下,訂單接與不接都是一個“坑”!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