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發展電商會受到經銷商的壓力
傳統企業做電商常遇到線上線下的沖突,尤其是渠道丶產品價格體系的沖突,很多傳統企業電商匆忙上馬,導致嚴重虧損、渠道混戰和矛盾激化。這也是目前許多傳統品牌企業電商,至今踟躇不前的原因。
記者:現在在行業里有個共同的難題,線上線下左右互搏的難題,您怎么才能讓經銷商有足夠的信心說電商不會取代他們的利潤,他們的市場空間,讓這兩方共同可以可持續發展起來,這個關系怎么平衡?
李寧:通常來講這里一定要實際去做才能說得清楚,就是說比如說你的產品線,你的區域,你的實際的買賣的實際的利益,大家相互之間是怎么配合的,產品線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產品線,怎么樣去通過不同的渠道,去獲得最佳的一個溝通、效率,這個是最重要的。
記者:目前為止您有受到這種經銷商對于您在電商方面投入的一些壓力嗎?
李寧:也會有一些壓力,但是事實上我們在過去兩年、三年,甚至更早一些,我們很多經銷商他們都已經在網上銷售,所以本身這塊壓力并不是那么強烈。
記者:也就是說您對于電商的投入,這個信心還是會堅持下去的?
李寧:我覺得不是信心的問題,我跟所有大客戶經銷商他們,他們全力支持我們這種策略,而且他們本身我剛才講,有些經銷商他們在幾年前就開始電商的生意了,所以不影響這個合作。
2014年9月,國務院提出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這一舉措被視為深化體育行業改革、簡政放權的重要信號。但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尚小,2013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為3136億元,占GDP的比重為0。6%,僅為美國的1/4。但據預測,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在國內經濟結構轉型、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發展體育產業對經濟的推動日益重要。
記者:我們知道現在中國的體育產業發展非常快,而且前景非常好,未來十年您覺得中國體育產業大概是一個多大的盤?
李寧:體育產業看你指的是什么?因為體育產業非常大,體育用品只是體育產業一部分的附屬品,體育產業大小最終還是要看中國社會各城市的消費力,我覺得政府如果能夠在政策上,能夠有更多的,能夠拉動消費,促進消費的政策投入,我覺得會對這個行業這個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比如講體育能不能進入學校,如果不能進入學校,我覺得不存在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也很難進入學校,不認同這個理念,很難讓同學小同學小學、中學、大學花時間去做功課以外的運動,如果沒有這個群體,對于中國的體育消費來講是個巨大的限制,那么事實上體育消費的基礎來自于青少年,青少年他之所以會產生這樣一種消費是因為人們會認同家庭也好,社會也好,國家政府也好,認同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就會有正面積極的,而不是浪費時間,而不是受傷,我經常跟他們舉這個例子,運動是有可能受傷的,但運動帶來的給你的幫助,讓你受傷的過程已經變堅強,這就是體育的價值,這種價值不能夠獲得中國社會、家庭的認可的話,那它會影響到這個產業的發展。未來中國體育的總需求一定會是成長的,因此,這種成長一定也是給我們帶來機會,但具體量化到什么時候, 什么程度呢,其實是需要一面做一面看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