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實的設計靠的是隨性和妥協
如果要給王在實的設計一個形容詞,應該是“硬朗”。她的個人品牌Vega Zaishi Wang在風格上一目了然,利落的剪裁、清冷的色調和明確的肩部輪廓,借用著男裝的版型。
還有個故事可以驗證:那是2009年,范冰冰剛成為“范爺”的時期,她在攝影棚內拍片的空檔遇到了正在隔壁擺弄衣服的王在實。翻過畫冊后,范爺買下了王在實整整一個系列。如今幾年過去,Vega Zaishi Wang已經入駐了二十多家買手店,在北京老佛爺百貨經營一間直營店,在蘇州新光天地擁有一家形象店,業務范圍涵蓋北京,南京、新疆、牡丹江、上海、南昌、深圳等多個市場。
那份“爺”氣在85后女孩王在實身上也有。此刻,她正坐在位于北京演月胡同一處小院閣樓的工作室里和來訪的客人侃侃而談,袖口處的紋身微微掩在黑色棉服里,帽子下罩著的是維持了許多年的黑色短發。
獨立設計師品牌的萌芽周期往往非常漫長,結束學業后,有的人在比賽的成敗中摸索著成長,有的人則先去集團式的品牌里積累經驗。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稍不留神,好幾年一晃而過。
王在實選擇以設計服裝為職業,像宿命一般。比如由父親朋友取下的英文名Vega,很多年后,被發現是織女星的意思。
“我十幾歲時知道自己想要從事設計的方向,并且偏愛做出實物,導師說服裝會適合我。”王在實向界面記者回憶道。
王在實生長在一個父母都是研究發光二極管和半導體的工程師家庭,生活殷實。8歲,她隨父母從遼寧南下至深圳;16歲又獨自去了英國上高中;兩年后,她在導師的幫助下考入了倫敦服裝學院;一年后,又轉學去了中央圣馬丁,攻讀女裝專業。
圣馬丁用自己的方式不斷地向還未入行的年輕人們傳遞著一個強烈的信號:服裝是高壓行業,設計師是高壓職業,考驗來源于心態,也來源于商業。
成熟的時裝屋用以分散壓力的方式之一,就是依靠有效的團隊分工。大學在Alexander McQueen的工作室實習時,王在實對此深有體會,“我幫他們手繪線稿,做的最多的是刺繡線稿,因為我不太畫3D的東西。在他們的團隊里,人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各司其職,這讓整個工作室的運作十分和諧。這也讓我知道,將來我成立品牌,第一件事就是要建團隊。”
王在實那時候還沒有想過,后來發生的一些事更讓她對“團隊”的理解深之又深。
故事要從畢業講起。入選圣馬丁的畢業大秀是學生們的榮譽證書,小有野心的王在實暗暗下了決心:她要做了一個奪人眼球的發光衣服,能夠模擬海底生物發出幽幽的藍光。
但她那時并不知道,這個作品成了送她回國的引子。因為制作發光衣服要用到當時還十分昂貴的冷光片,成本高達16萬人民幣左右。缺錢的王在實恰好遇上了金主,那是從中國去圣馬丁參觀的一個傳統服裝企業,而王在實是他們一行人的導游。
看過王在實的發光作品后,曾經做過紅幫裁縫(中國第一批做西服的人,發軔于寧波,成名在上海)的熱心老板決定贊助她,但交換的條件是畢業后的她必須回到中國發展,以免人才外流。
{page_break}
承諾達成,畢業后的王在實如約回了國。“但是工作了一個月下來,我發現完蛋了,因為她的品牌是給45歲到65歲的女士做衣服,這不是我擅長的,如果再繼續待在不合適的環境,我怕我會把圣馬丁給我的東西都忘掉。”王在實說。
王在實請了辭,對于那個決定,她很堅持。
辭職后的她在網上搜索了中國獨立設計師,上官喆的網頁第一個跳了出來。這一跳,又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我發了一封郵件給他,問了問獨立設計師在中國的生存環境是什么樣的,還把作品發給他看。他很快就回了,說你來廈門吧。”上官喆把自己位于廈門的工作室不惜溢美之詞地描述了一番,讓王在把下一站定在了廈門。
2008年的廈門還算安靜,當時的中國亦沒有涌現出如今天這般熱火的設計浪潮。如今頗有成績的上官喆在那時剛剛成立同名品牌兩年,一切才起步,廈門依舊是一座區別于大城市的精神花園。
王在實回憶里的那次會面,被干凈的海風味和純粹的理想灌滿。也許是廈門很美,也許是見到了合拍的伙伴,王在實當下就決定留下,一待就是10個月。在上官喆的工作室里,王在實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并做出了第一個系列,而就在她帶著第一個作品上京拍照時,就發生了文章開頭那個范冰冰的故事。
那次意料之外的知遇之恩給予了年輕人莫大的鼓勵,而這也讓一向目標明確的王在實明白,與偏安一隅的廈門相比,資源集中的北京就像一個揚聲器,讓品牌的影響力可以在這里被擴大數百倍。
她找來的銷售總監做奢侈品出身,掌握著不少商場渠道資源。新總監豐富的商業經驗幫助王在實打開了渠道,和零售店談判的時候也懂得如何去為品牌爭取利益。
“在產品好的基礎上,我們希望能夠平等地談條件,希望對方以買貨,而非寄賣的方式來處理我們的訂單。這樣才能分攤品牌的風險。”王在實對界面記者談到,“而且如果零售商不承擔風險,他們就不會努力地去做業績。”
{page_break}
隨著市場反應越來越積極,也慢慢開始有人主動敲上門。其中,Vega Zaishi Wang在二三線城市的渠道擴展得最快,獨立設計師的作品開始受到一些新興買手店,以及在過去代理過“例外”、“素然”等品牌的傳統渠道商的關注。而這樣的店鋪中,VIP制度比較完善,這也為王在實培養出了一批高忠誠度的顧客。
不僅Vega Zaishi Wang,事實上大部分的中國設計師都是在這兩年迎來了事業的轉折點。上海時裝周和北京Fashion Now越辦越大,媒體記者絡繹不絕。但熱鬧只是表面的,王在實很清楚中國服裝市場的產業鏈還是掉扣的。“設計師、生產、采購、媒體宣傳和終端銷售五大環節彼此脫節,所以像我們這樣小的品牌,就會自己建立自己的產業鏈。”
王在實現在正忙著豐滿這條鏈條上的最后兩個環節。早期由于在產品設計和銷售上花掉太多精力,Vega Zaishi Wang目前缺少一個營銷和公關團隊。雖然2014年,她曾推出過一個名叫“In Love Again”的營銷項目,找來自己身邊熟識的五對靈魂伴侶,來激發消費者在花錢之余能對品牌精神有更深地思考。
但如今這樣的獨立策劃已經很少,隨著門店的數量增多,Vega Zaishi Wang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和買手店之間的合作營銷上去,通過聯合展覽等方式讓消費者能在終端市場更直觀地認識品牌,這也是現階段的諸多獨立設計師品牌都會采用的方式。
王在實很喜歡這款包,手工出自她德國男友的父親,已經是位年近70的老人。
Vega Zaishi Wang的零售價在4000至1萬元之間,為了讓品牌觸達到和主線不同的消費客群,有了團隊支持的王在實于2014年推出了價格更便宜的“白標”。
“白標會有針織線、牛仔線、雪紡線等等,會更適合年輕人。”王在實邊說邊拉了拉身上的棉服,“我自己就沒有羽絨服這個東西,但是我們有了牡丹江的市場后,人家10月就開始穿羽絨服,還靠大衣怎么行。”
目前,Vega Zaishi Wang合作的買手店中,已有60%訂購了白標。在時裝經營中,副牌往往能夠因為價格親民、設計更符合市場趨勢等原因,慢慢成為品牌的主要收入。
這也是王在實希望的,因為她還有很多想做的,比如包包、鞋子等配飾,品類都會隨著成衣和品牌整體形象的成熟一起發展,而這些都需要資金。同時,團隊的壯大也讓那個曾經總是一夜做出決定的女孩學會了些許妥協。
“以前我總是無知無畏,現在要對這么多人負責,就不能那樣了。”王在實摸了摸耳環,那是兩個像刷子一樣的小物,一看就是王在實的東西,“也不知道何時我床頭的書也變成管理的書了,但是我永遠翻了30頁就看不進去了,實際經驗會更重要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