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至10年童裝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近期公布了一份對63種童裝進行了比較試驗的官方數據,最新結果顯示,33.3%的樣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令人擔憂的是,除了一些“三無”廠家外,一些消費者信賴度較高的大品牌也上了黑榜。昨日,記者從已進駐鹽田一年多的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看到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的96.4%到2011年的86.7%,童裝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出了比大人衣服還貴的價錢,就是為了圖個安全放心,誰想還是問題多多呀。”昨日,在萬象城某童裝店為小孩選購衣服的吳女士就道出了身邊許多媽媽的心聲,“希望檢測的標準高一點,企業的良知多一些,商場的把關嚴一點,這樣家長們買得才能放心一些。”
深圳的童裝市場情況怎樣?兒童節前夕,記者調查部分商場并采訪了市紡織行業協會、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專家。
商家:標識不齊很常見
昨晚,記者來到萬象城4樓兒童服裝銷售區,在某本地服裝品牌店內,當記者詢問店員服裝質量是否達到國家標準,是否有相關認證,店員馬上回答“肯定有”。但記者追問怎么了解時,店員卻只能重復一句話:“不合格的東西我們廠家怎么可能拿過來商場賣呢?”只有口頭上的保障,沒有任何其他的證明,這還真讓人不是太放心。
在另一大型商場的一家自稱法國品牌的童裝店,當記者看到衣服吊牌上成品基本安全類別為B類時,詢問店員為何不是A類(嬰幼兒用品)。該店員竟然稱B類比A類安全。該店員如此不專業,也令顧客陡生疑心。知名商場內的知名品牌尚且如此,更何況社區內或者其他商業街上的小店了。
專家:染色牢度不合格多
5月30日下午,記者采訪了位于鹽田區田心工業園內的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深圳測試中心的專家以及市紡織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劉士杰。
據劉士杰介紹,從行業協會檢測中心得到的2011年送檢情況的數據推算行業產品質量不符合項的原因主要在標識、成分分析、染色牢度以及安全性能指標四個方面。
從統計的數據看,成分含量方面出現的問題較為嚴重。而造成成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在服裝上市前,未對服裝的成分含量進行檢測,只是按照供應商的說法標注成分。
另外,染色牢度不合格是最主要不合格項,染色牢度的主要危害是服裝上的染料褪色后,可能會附著在身體上,通過相應的生理反應有可能使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發生結構與功能的變化,成為人體病變(如癌癥或過敏)的誘發因素,對人體的健康構成威脅。
部門:國產的很少送檢
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有關負責人李斌告訴記者,對于兒童用品的安全問題,歐美國家和日本都有嚴格的規定,廣東是童裝出口的大省,并非沒有能力完成高質量產品的生產。但是,現今問題在于雖然國家有強制標準要求,但是符合簡單標準外,企業自主送檢率并不高,只占30%到50%之間(國外則達到80%以上),送檢產品以出口產品居多,在國內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基本上很少自覺送檢。
“商場的把關也很重要。”劉士杰告訴記者,相比北京等仍有許多國營大型商場的城市,深圳的監管與把關力度稍弱。另外,批發市場的監管力度也很薄弱,“有70%的童裝是通過批發市場進入到市場,這些產品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