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桌面清理完全手冊
Windows系統包含了需要定制桌面清理自動提醒機制的所有工具,通過這種方法清理桌面,您可以輕松地找到最近沒有使用的快捷圖標、文件和文件夾。同時,您還可以隨意設定清理程序工作的時間間隔。這種方法在Windows Me/2000/XP中都有不錯的表現,在Windows 9x中也可以進行。
一種更好的方式
Windows系統包含了需要定制桌面清理自動提醒機制的所有工具,通過這種方法清理桌面,您可以輕松地找到最近沒有使用的快捷圖標、文件和文件夾。同時,您還可以隨意設定清理程序工作的時間間隔。這種方法在Windows Me/2000/XP中都有不錯的表現,在Windows 9x中也可以進行。比較遺憾的是,在Windows 9x系統中運行該程序用戶不能得到明確的提示信息。
在Windows 9x中,雙擊“我的電腦”*“計劃任務”*“添加計劃任務”,激活“計劃任務向導”。在Windows其他版本中,選擇“開始”*“設置”*“控制面板”,或者“開始”*“控制面板”。如果您使用的是Windows XP的分類查看方式,點擊“性能和維護”圖標,點擊或者“雙擊”(如果需要)“任務計劃”和“添加任務計劃”圖標,進入“任務計劃向導”對話框。
繼續點擊“下一步”按鈕,在下一對話框中,點擊“瀏覽”按鈕,打開“選擇程序以進行計劃”對話框。在“文件名”輸入框中,輸入explorer.exe的路徑??在大多數系統中,其路徑為“c:windowsexplorer.exe”或“c:winntexplorer.exe”。按“Enter”鍵回到“任務計劃向導”對話框中。默認情況下,該任務名為“explorer”,但是您將其改變為其他描述性的名字。然后,選擇執行此任務的時間間隔繼續點擊“下一步”按鈕。
除非您在定義執行任務間隔時選擇了“計算機啟動時”或“登錄時”選項,否則在該向導的下一個對話框中即可設定該程序執行的具體時間了。然后,點擊“下一步”按鈕。在Windows 2000/XP系統中,必須輸入2次密碼(如果希望此任務由特殊的用戶來執行,則需要輸入相關的賬戶名和密碼)。點擊“下一步”按鈕后,選中“在單擊‘完成’時,打開此任務的高級屬性”復選項。
此時,系統彈出一個名為“Explorer”的對話框(或者是用戶定義的其他名字)。在該對話框的“運行”輸入框緊接著已經輸入的“Explorer.exe”命令輸入桌面文件夾路徑。在Windows 9x/Me系統中,該路徑通常為“C:WindowsDesktop”(如果您使用的電腦無其他用戶)或者“C:WindowsProfilesProfile NameDesktop”(其中“Profile Name”為您的賬戶名)。在Windows 2000或者XP系統中,桌面文件夾路徑通常是“C:Documents and SettingsProfile NameDesktop”。請注意根據上面的示例進行調整,以保證符合您所使用的系統需求。
在Windows 2000或者XP系統中,您還需要輸入2次密碼,并多點擊一次“確認”按鈕。
右鍵單擊剛剛創建的任務計劃,在快捷菜單中選擇“運行”選項。一個Windows資源管理器窗口即會被打開,并同時顯示當前桌面中的內容。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它,您還需要對此窗口進行微調。方法是: 選擇“查看”*“文件夾選項”或“工具”*“文件夾選項”,依據您所使用的Windows版本而定。點擊“查看”選項卡,在“高級設置”項目中,確保“記住每個文件夾的視圖設置”復選項被選中,然后點擊“確認”按鈕。
到此為止,您已經完成了定制窗口的準備工作,接下來選擇“查看”*“詳細資料”,查看桌面具體的內容信息。在Windows 2000/Me/XP,選擇“查看”*“選擇列”或“查看”*“選擇詳細資料”。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中“訪問”或“訪問時間”復選項,同時將不需要的選項清除,然后點擊“確定”按鈕。
在資源管理器中,點擊“訪問”或“訪問時間”列的頂端2次,以保證桌面中的快捷方式按照上次的使用時間進行排列。這樣當您下一次啟動此計劃任務窗口時,它將以此排列方式出現。您可以快速瀏覽一下哪些快捷方式很久未被使用,將不需要的快捷方式刪除或者移動到其他文件夾。
而Windows 9x系統的用戶似乎沒有那么幸運,他們將無法看到桌面快捷方式最近被訪問的結果。但是,您可以點擊“修改時間”列的頂端,讓所有項目按照上次被修改的順序進行排列。同時,系統也會定時給出提示窗口,讓您選擇保留或清除哪些項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