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政協委員:裁員不會是此次機構改革重點
根據新一輪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將被整合成統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成立的動機是什么?為什么要新設國家公務員局?這輪改革會不會涉及大量的人員裁減?帶著這些外界廣泛關注的疑問,3月11日,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吳江。
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21世紀》:《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到了要建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這一變化的動機是什么?
吳江:首先一點是要整合全國的人力資源市場,統籌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從而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改革的關鍵在于能不能實現新設部門的職能的有機統一。在現有的管理格局下,我國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是分割的。
從人事管理的角度看,我們的人力資源是分開管理的,因此在出臺政策的時候就存在統籌協調的問題。事業單位的管理權力屬于人事部,事業單位的人員容易進來,但是不容易出去,因為首先面臨一個社會保障體系不統一的問題。因此,在這一方面,最突出的矛盾存在于事業單位。
就公務員來說,必須根據《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但是它也面臨著流動問題。如果辭職、辭退,以及最終的退休養老,都需要與社會化機制進行統籌的問題。在人力資源市場中,勞動收入的分配在不同地區之間、在不同性質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都存在不平衡的問題。
而在另外一方面,方案中也提到要統籌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服務和保障體系。因為,從現狀上看,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分散的,不同地區、不同性質單位的企業退休人員待遇也不平衡;城市和農村的社保體系繼續分割;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不同地區的社保體系等,都需要進一步的統籌;此外,養老保險、事業保險、工傷保險等也需要有機統籌。在人力資源市場中,勞動收入的分配在不同地區之間、在不同性質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都存在不平衡的問題。
《21世紀》:根據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新設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為什么要新設立國家公務員局?
吳江: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單獨設立一個直屬的國家公務員局,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配套措施。這個機構將集中考慮國家公務員管理的問題,因為它的職能單一,將會便于對公務員的管理。
在我們國家,公務員的分布范圍很廣,黨的機關、政府機構、民主黨派、人大、法院、檢察院等機構里都存在公務員。公務員根據專門的《公務員法》進行管理,而且公務員的綜合管理機構有組織部門和人事部門,因此它的政策需要統籌管理。
其實,各個國家都有專門的文官部,專門直接管理所有的公務員。設立專門的公務員管理機構,也符合國際慣例。至于為什么要整合進統一的人力和社會保障部,是因為我們將公務員視作國家人力資源的一部分,必須要納入國家對人力資源的統一管理體系中來。
《21世紀》:我們注意到,在現在的人事部中有一個公務員管理司,它的職能是擬定國家公務員的職位分類、錄用、考核、職務升降、職務任免、輪崗等。那么新成立的國家公務員局將承擔什么職能?
吳江:國家公務員局會是一個副部級的直屬局,在它成立之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沒有必要再設立公務員管理司了,它的很多職能會劃過去,從公務員的進口到出口都要進行統一管理。那將包括很多具體的權限,比如公務員的錄用、工資設定、考核、政府的績效考評等。
“裁減人員不會是此次機構改革的重點”
《21世紀》:這次改革會不會涉及大量的人員裁減?
吳江:以前,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我們的行政機關人員太多,導致行政成本很高。其實,這里存在很深的誤解。政府工作人員的多少是與政府的行政能力直接相關的。以前人們喜歡用“官民比”這樣的數據評價政府人員的多寡。其實,我們不能計算“官民比”是多少才是合理的。就我國現狀來說,我國公務員的總體數量是基本適應政府管理的需要的。
在我國過去的幾次政府機構改革中,人們的普遍印象是精簡機構、裁減人員。其實,推行大部制與此前的改革是有區別的,不是簡單的精簡機構、裁減人員,而是政府內部職能的重構。
推行大部制,必然伴隨著設置一批執行機構,從而實現決策、執行和監督的相對分離。這一點我們必須完整地理解它。
我相信這次機構改革,裁減人員不會是重點方向。
《21世紀》:此次推行大部制,將伴隨著一些機構的裁撤和合并。這可能意味著領導職位在減少,而官員數量如果保持不變,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克服這對矛盾?
吳江: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實行大部制后,政府部門不會存在“超級部”,并不會多出一個政府層級。而在我國的行政序列中,部長與副部長的區別是很清楚的。
另外,在我國多次的機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組織培訓,幫助適應新的崗位等。
當然,在過渡期會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存在,比如領導崗位和職數可能暫時會多一點,但是隨著改革逐步到位,情況就會恢復正常。一個重要的經驗是,在改革的過程中盡量協調和照顧好各方的利益,可以減少改革的阻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成立的動機是什么?為什么要新設國家公務員局?這輪改革會不會涉及大量的人員裁減?帶著這些外界廣泛關注的疑問,3月11日,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吳江。
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21世紀》:《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到了要建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這一變化的動機是什么?
吳江:首先一點是要整合全國的人力資源市場,統籌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從而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改革的關鍵在于能不能實現新設部門的職能的有機統一。在現有的管理格局下,我國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是分割的。
從人事管理的角度看,我們的人力資源是分開管理的,因此在出臺政策的時候就存在統籌協調的問題。事業單位的管理權力屬于人事部,事業單位的人員容易進來,但是不容易出去,因為首先面臨一個社會保障體系不統一的問題。因此,在這一方面,最突出的矛盾存在于事業單位。
就公務員來說,必須根據《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但是它也面臨著流動問題。如果辭職、辭退,以及最終的退休養老,都需要與社會化機制進行統籌的問題。在人力資源市場中,勞動收入的分配在不同地區之間、在不同性質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都存在不平衡的問題。
而在另外一方面,方案中也提到要統籌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從就業到養老的服務和保障體系。因為,從現狀上看,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分散的,不同地區、不同性質單位的企業退休人員待遇也不平衡;城市和農村的社保體系繼續分割;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不同地區的社保體系等,都需要進一步的統籌;此外,養老保險、事業保險、工傷保險等也需要有機統籌。在人力資源市場中,勞動收入的分配在不同地區之間、在不同性質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都存在不平衡的問題。
《21世紀》:根據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新設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為什么要新設立國家公務員局?
吳江: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單獨設立一個直屬的國家公務員局,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配套措施。這個機構將集中考慮國家公務員管理的問題,因為它的職能單一,將會便于對公務員的管理。
在我們國家,公務員的分布范圍很廣,黨的機關、政府機構、民主黨派、人大、法院、檢察院等機構里都存在公務員。公務員根據專門的《公務員法》進行管理,而且公務員的綜合管理機構有組織部門和人事部門,因此它的政策需要統籌管理。
其實,各個國家都有專門的文官部,專門直接管理所有的公務員。設立專門的公務員管理機構,也符合國際慣例。至于為什么要整合進統一的人力和社會保障部,是因為我們將公務員視作國家人力資源的一部分,必須要納入國家對人力資源的統一管理體系中來。
《21世紀》:我們注意到,在現在的人事部中有一個公務員管理司,它的職能是擬定國家公務員的職位分類、錄用、考核、職務升降、職務任免、輪崗等。那么新成立的國家公務員局將承擔什么職能?
吳江:國家公務員局會是一個副部級的直屬局,在它成立之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沒有必要再設立公務員管理司了,它的很多職能會劃過去,從公務員的進口到出口都要進行統一管理。那將包括很多具體的權限,比如公務員的錄用、工資設定、考核、政府的績效考評等。
“裁減人員不會是此次機構改革的重點”
《21世紀》:這次改革會不會涉及大量的人員裁減?
吳江:以前,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我們的行政機關人員太多,導致行政成本很高。其實,這里存在很深的誤解。政府工作人員的多少是與政府的行政能力直接相關的。以前人們喜歡用“官民比”這樣的數據評價政府人員的多寡。其實,我們不能計算“官民比”是多少才是合理的。就我國現狀來說,我國公務員的總體數量是基本適應政府管理的需要的。
在我國過去的幾次政府機構改革中,人們的普遍印象是精簡機構、裁減人員。其實,推行大部制與此前的改革是有區別的,不是簡單的精簡機構、裁減人員,而是政府內部職能的重構。
推行大部制,必然伴隨著設置一批執行機構,從而實現決策、執行和監督的相對分離。這一點我們必須完整地理解它。
我相信這次機構改革,裁減人員不會是重點方向。
《21世紀》:此次推行大部制,將伴隨著一些機構的裁撤和合并。這可能意味著領導職位在減少,而官員數量如果保持不變,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克服這對矛盾?
吳江: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實行大部制后,政府部門不會存在“超級部”,并不會多出一個政府層級。而在我國的行政序列中,部長與副部長的區別是很清楚的。
另外,在我國多次的機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組織培訓,幫助適應新的崗位等。
當然,在過渡期會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存在,比如領導崗位和職數可能暫時會多一點,但是隨著改革逐步到位,情況就會恢復正常。一個重要的經驗是,在改革的過程中盡量協調和照顧好各方的利益,可以減少改革的阻力。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