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質量安全“全線戒備”,QA/QC一將難求
隨著國內服裝行業“質量安全門”等負面新聞的頻頻曝光,導致服裝廠商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特別是外貿工廠,由于外商對中國生產服裝收緊進口審核關卡,不少出口服裝因質量問題被打回原廠返單甚至毀單,迫使各服裝廠商不得不關注生產服裝質量問題;另外東南亞新興服裝出口貿易國家的低價策略也對中國服裝出口貿易形成了很大的沖擊,高品質將成為中國服裝外貿工廠比拼東南亞國家的制勝法寶,因此國內服裝廠家紛紛增聘QA、QC等服裝品質管理人才。
但由于工廠方面對QA、QC的崗位要求主要側重于工作經驗,而低學歷的QA、QC缺乏系統培訓,專業基礎并不理想,致使招聘方感慨僧多肉少,QA/QC一將難求!
服裝廠家:客戶要求越來越高,沒有品質保障一切免談
近日,由英才網聯旗下服裝英才網主辦的“第十九屆網絡招聘會廣東地區服裝專場”落下帷幕,本屆網絡招聘會共有40家企業參加,發布的職位包括了男女裝設計師、跟單員、市場拓展經理、銷售督導、尾部主管、服裝QC等167個職位。在企業發布的眾多職位中,與服裝質量管理相關的職位發布量有明顯提升。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國內一線服裝品牌高層管理人士透漏,隨著“品牌休閑褲質量門”、“童裝塑化劑事件”的曝光,公司董事會把產品質量管理問題作為下一季度的生產重點。因為質量安全問題對品牌的傷害是致命的,會讓消費者對品牌旗下所有產品產生信任危機,這是多少廣告費都補救不過來的。公司董事會決定未雨綢繆,狠抓品質管理,下半年員工招聘方面,加大對產品管理人才的增聘和提高對招聘人員的專業要求。
單!出現一次質量不過關的情況,下次還想繼續合作就比較難了,老外很看重企業誠信度。”
東南亞國家“低價策略”包抄中國服裝出口,高品質成為“Made in China”制勝法寶
另外據外媒近日報道,越南上半年紡織品出口額達61.6億美元,同比增長30%。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越南服裝和紡織部門很可能會在2011年完成130億美元的出口目標。而中國今年的紡織服裝出口卻呈現下降趨勢。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服裝部主任胡女士表示,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對主要國家的紡織品出口仍在增長,但今年卻呈現出下降趨勢,東南亞國家出口卻在增長。“以前在美國服裝市場,10件衣服里有6件是中國制造,現在則只有兩三件。”胡女士說,根據今年1~4月的統計數據,主要市場從中國進口紡織品數量首次下降,大約下降了三到五個百分點,主要是由國內成本因素推高所致。
胡女士分析,中國紡織品服裝在國外市場占有額度高,靠的主要是價格優勢。今年中國紡織品平均單價高于美國從全球進口的單價,同時美國的消費者比較成熟,傾向于選擇價格低廉質量又好的服裝,這樣訂單必然轉移。“其他東南亞國家原材料也高,但是勞動成本不如中國高,比如越南,勞動成本大約只達中國的一半,達到5:3的比例,所以訂單會流向低價位國家和地區。雖然工藝上相對復雜的中國服裝還有一定技術優勢,但訂單還是從中國轉移了一部分。”胡女士表示,如果其他國家的產業鏈一旦完善,訂單則很難再回到中國。
東華大學紡織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錢競芳認為,相比于其他東南亞國家,中國紡織企業的競爭力優勢在于中國勞動力素質比較高,工人技能熟練,同時國內政局穩定,產業鏈完善,有豐富的管理經驗。
從事外貿服裝工廠跟單員工作的王先生說,前幾年與國外客戶談判的時候都很有底氣,我們工廠加工制作的服裝價格低、品質好深受好評。但近幾年,很多客戶都流失了,因為相比較我國服裝行業出現“工荒”導致雇工成本一再提高,而越南、印尼、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的雇工成本卻平均不到中國的二分之一,每次報價的時候,客戶都抱怨不如東南亞那邊工廠“便宜”。而且國內紡織服裝行業質量安全等負面報道也讓不少國外客戶望而卻步,覺得“中國制造的服裝沒準會對身體有害”!這在消費者維權意識很強的國外是非常大的“麻煩”!
綜上所述,中國作為“世界服裝工廠”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怎樣應對雇工成本更為廉價的新興服裝出口國家––東南亞地區的低價策略?中國外貿服裝廠商要改變傳統低價傾銷策略,狠抓服裝質量,服裝生產過程中必須啟動完善的品質管理體系。
服裝企業人力資源部:QA/QC最難招
廣東深圳一家服裝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告訴記者,今年服裝企業普遍出現“招工難”,但QA/QC比普通流水線工人難招十倍!上個季度,公司因業務需要,共招聘設計師、打版師、跟單員、區域經理、銷售督導、尾部主管、服裝QA、驗貨員等近20個崗位,歷時近三個月的招聘中,以設計師崗位應聘人數最多,其中本科院
他還表示,服裝質量管理一直都是各大品牌服裝的軟肋,國內服裝品牌大多依靠廣告營銷為生,龐大的廣告支出,致使服裝生產廠商拼命縮減生產成本,在面料選擇、制作工藝上能用低價貨絕不考慮質量更好的高檔面料、能省一道工序就省一道,這種情況下,甚至一些廠家根本沒有設立質量管理部門,只有流水線上檢驗是否少縫了一顆紐扣、線頭是不是忘了剪的普通驗貨員。這段時間,頻頻曝光的質量門事件,雖然讓服裝行業進入前所未有的質量安全“寒冬”,但也給只關注銷量,不在乎品質的廠商們提了一個醒兒,對肅清服裝行業不良生產風氣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記者還就此走訪了青島一家主營歐美地區出口服裝的外貿加工廠家,廠商告訴記者,服裝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因國內zara等“質量門事件”的曝光,最近出口服裝跑單和返單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少跟單員反應,歐美客戶們一聽說是“Made in China”都搖頭,連合作了幾年的客戶都因此中止了合同改找印度、越南等其他國家下單合作。而且要求越來越高,上個季度,返單量突破了建廠以來的歷史記錄。“本來出口歐洲服裝就比國內銷售服裝質量審核嚴格,現在歐美客戶要求越來越高,真的是沒法干了!以前一起做外貿生意的幾十家生產廠家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設立質量管理部門,現在大家都開始招聘QA、QC了,歐美客戶說了,沒有質量保障,設計再好、款式再新潮都白搭,返校應屆畢業生占多數,而對工作經驗有明確年限要求的驗貨員和服裝QA則乏人問津。應聘服裝QA崗位的10名面試人員中,8人為高中及以下學歷,僅有兩人為高職學歷。大部分有服裝企業驗貨員工作經驗,對生產流程及服裝制作工藝方面經驗豐富,但對相關國家及海外服裝紡織產品質量標準并不熟悉,其中僅有3人能夠熟練操作OFFICE辦公軟件。
青島一家外貿服裝加工廠人力資源部干事修小姐告訴記者,最近國外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特別因質量問題被迫召回的幾批貨品,工廠方面不得不急聘服裝QA/QC等品質管理人才,但招聘結果并不理想。“這個崗位與別的崗位不同,對學歷基本無要求,但很看重工作經驗。然而成熟的QA、QC人員基本招聘不到。不少應聘人員確實有過相關驗貨員工作經驗,但對各種染紗、吊染、繡花、手編等服裝工藝還是有一定了解,但對各種服裝面料的接觸還是不夠,特別是在國家及海外服裝紡織產品質量標準基本屬于門外漢,雖然可以應付基本的驗貨及品質檢驗工作,但有關企業質量系統管理和預防性控制的工作就很難勝任。只能先招聘進來以后,通過內部培訓及進修系統學習后才能上崗工作。”“而成熟的服裝QA近期薪水標準還會上漲,在質量安全問題頻發的關鍵時期,企業不會對服裝QA這種生產關鍵人才的流失坐視不管,這就加大了其他企業招聘服裝QA的操作難度,沒辦法,只能招聘有潛力的質檢人員或者通過內部培養留用了。”
QA從業者:“細節促使翻單”與“靠混會吹”
作為服裝品質管理體系的頂層建筑,服裝QA相比較QC,對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外行人評價QA“工作輕松、薪水高”,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呢?實際上由于國內服裝質量管理體系還未系統化,致使不少QA從業人員蒙混度日,確實拿著高薪圖“清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裝QA人員告訴記者,“QA說白了就是與人打交道的一個行業。天天面對車間工人、公司管理層還有客戶,不會吹怎么行?客戶審核成品服裝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尺,同樣的做工材質可能這家客戶能過那家就過不了?車間里生產師傅們又都不是好惹的主,除非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一般不要輕易打亂生產車間的工作。而且服裝QA工作是否負責,企業根本沒法評估,生產到銷售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推卸責任很簡單,關鍵看你會不會說了!”
另一位青島外貿公司資深QA石先生告訴記者,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QA工作人員,必須是一位經驗豐富、基本功扎實的綜合性技術人才。首先要有一線工作經驗,才能了解各種面料及服裝工藝的特點;如果從事外貿服裝工廠QA工作,對英語口語的要求也非常高;另外服裝的產品很多,可能有一些問題是你聞所未聞的,這時候可以與車間工人討論一下,這時候需要你具備一定水平的說話藝術;還有平時也多關注服裝行業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對各個國家的紡織服裝生產標準及尺碼差異要做到了然于胸,有時候對生產技術所提出前瞻性的建議和生產控制,就能為工廠免于被退單的經紀損失和帶來翻單及新合作機會的直接收益。
因此,中國服裝行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還有待時日,企業需盡快完善服裝質量管理人才的招聘流程,以及加大對服裝QA、QC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力度,使中國服裝業順利度過質量問題“寒冬”,迎來銷售量全面爆發的春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