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 有效溝通才是王道
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開口可以是一時沖動,閉嘴卻需要意志力來控制。該怎樣掌握哪些原則,才能讓閉嘴的效益達到高?沉默是金,有時候的沉默不僅能逢兇化吉,亦能換來平步青云。
戰術一:靜下心傾聽,控制說的沖動,找他人代為發言
閉嘴,是不說話的空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靜下來傾聽。臨床心理師柯書林每天都要傾聽個案各式各樣的心事,可謂是聽的專家,但就連他也認為閉嘴需要練習。“因為說實在太容易了,”他總要提醒自己喝一口茶,才能緩一緩說的沖動。
最常見的是,我們只聽了一、兩句話,心中就有了定見,連忙“急著關懷”。當一個諮商者說得太多,就變成案主在關懷你;當老師、父母只顧著說,就變成聽話的孩子在滿足你說話的需要。
戰術二:先同理對方,分享生活現實面,拉近彼此距離
為什么有時候多說反而無益?因為說話的人往往沖口而出,沒有設身處地同理對方的難處。作家李偉文引述二次大戰名將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的一句話:“溝通,不在增加了解,而是避免誤解。”光靠幾句話,人與人很難彼此了解。對孩子說教,就象是試圖教豬唱歌,不但白費力氣,還會惹豬不高興。
他在新書《電影與生命的對話》中,就以真人真事的電影《扶桑花女孩》為例,要懂得在對的時候閉嘴,首先就得同理對方,才有機會拉近彼此心理的差距。
戰術三:非言語溝通,一個關愛的眼神,勝過千言萬語
有事不吐不快,算不算就是溝通?有的人執著于什么事都要說清楚、講明白,不然不覺得算溝通;這在兩性關系里,尤其明顯。但我們卻忘記,關系和感情的建立,并不完全是“談”出來的。彼此內心的聯系,其中也包括愿意為對方著想、愿意為對方改變。雖然只要有相處,就會有摩擦,但與其為了誰對誰錯而僵持不下,不如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個行為的改變,就可以化解紛爭,修復關系。
戰術四:思考怎么說,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效果更好
那么,如何才能判斷什么是該閉嘴的時刻?在親職專家游干桂的眼里,臺灣的教育總是說得太多。但閉嘴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而是怎么說的問題。
最快的方法,效果往往是最慢的!游干桂說。很多人的溝通求急進,話說出口就要對方接受。其實,同一句話如果能笑著說出口,對方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與其直接用語言表達,不如先思考對方也能接受的方式,雖然緩慢,效果卻能長長久久。
壓制脫口而出的沖動,閉嘴不但能展現一個人的自我修為,關鍵時刻選擇閉嘴,更能鞏固個人的優勢地位,甚至成為逆轉劣勢的致勝策略。
戰術五:無聲的談判,關鍵時刻不出聲,有助建立優勢
以一九六二年美國肯尼迪政府,因應古巴危機為背景的《驚爆十三天》,在危機爆發初期,擔任司法部長的羅伯.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雖奉總統之命,組成危機委員會,但他一開始先閉嘴,能不主持會議就不主持,避免因有決策權的人在場,眾人可能迎合或揣摩上意,不敢挑戰上位者主張,讓正反面雙方意見失去充分辯論機會。
讓這場導彈危機順利化解的,是羅伯·肯尼迪與蘇聯駐美大使的一場關鍵談判,最后在雙方談判無交集之際,他抓起隨身手提包作勢走人,形同閉嘴的動作,帶給對方極大心理壓力,使得蘇聯總理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在不到二十四小時,即宣布撤除古巴飛彈。
羅伯·肯尼迪這個動作,清楚傳達了,美國不惜執行武力解決方案的訊息,張榮豐指出,閉嘴的沉默力量在這場談判之所以能奏效,前提除了美軍已展示封鎖古巴的強勢兵力,肯尼迪政府亦曾在豬灣事件等多次行動,建立了言出必行的紀錄,是不戰而能屈人之兵的關鍵。
戰術六:空白的攻防,沉默爭取有利位置,再伺機反擊
閉嘴的這門學問,不論是最基本的傾聽,或者到進階的談判、攻防,都不是消極的沉默不語,而是練習積極的制造空白,把溝通的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閉嘴的最高層次,恐怕是佛曰看破不說破的潛智慧。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陳儒修提到李安的《囍宴》,最終父親發現兒子同性戀的事實,然而面對假結婚的兒子夫婦,老爸爸不曾正面揭穿,只是臨走前給了兒子一個無言的擁抱,勝過千言萬語。在對的時候閉嘴,也許傳達的遠比我們想象中多得更多。
沉默并不是教人緘口不語,而是希望人們能深思熟慮,三思而后說。讓我們的生活中多一些高質量的談話,少一些無目的和平庸的閑語。讓思考的火花在沉默中放出光彩,讓語言的藝術在思考中得到升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