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工人曾為鄧小平做50余雙布鞋 獲贊“巴適”贊揚其制鞋工藝好
鄧小平收到這五雙鞋后非常高興,不斷稱贊做得漂亮、安逸、巴適。
余騰清說,鄧小平一直對家鄉柔軟的圓頭布鞋情有獨鐘。不過,當時布鞋市場面臨斷檔。小平同志的妹夫張仲仁找到了郫縣唐昌鞋廠的余騰清,請他趕制五雙精制布鞋。
“那是1993年10月28日。”要制作這種布鞋,只能采用傳統的做鞋工藝,“我親自作圖設計,組織幾名技術尖子當助手,連夜趕制了十雙布鞋,最后選了五雙帶去”。
鄧小平收到這五雙鞋后非常高興,不斷稱贊做得漂亮、安逸、巴適。試穿后感覺稍微緊了一點,他幽默風趣地開玩笑:“這是家鄉人給我穿的‘小鞋’喲!”
后來,張仲仁通過信件將這一情況轉到了廠里。接過第二次送來的樣鞋,余騰清放開規格,放松圓口,連熬了兩個通宵,再次做了兩雙新布鞋,鄧小平試穿后非常滿意。“前后一共三次,為鄧小平做了50多雙布鞋,一輩子都值得驕傲啊”。
余騰清將最后一雙布鞋送到了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其妻周繼儒寫道:“這雙槽眼鞋,是準備在香港回歸時,讓小平同志穿著它去那里走一走的。為紀念世紀偉人百年誕辰,特獻上這雙布鞋,以表我們對老人家的深切緬懷之情。”
1996年,余騰清在退休前做了最后五雙布鞋,他從中挑了一雙,希望鄧小平能夠穿著這雙布鞋去香港。因為鄧小平曾說,要在香港回歸后,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然而,天不遂人愿,最后一雙布鞋也成了余騰清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后來這雙鞋就收藏在柜子里。后來鞋子出現問題。”余騰清回憶,新世紀初,他發現其中一雙布鞋鞋幫有蟲蛀跡象。
為了讓這雙具有紀念意義的布鞋更好地存留,余騰清左思右想,決定為它找一個更好的安放之處。2004年,在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前夕,余騰清一路風塵來到了廣安,將最后一雙布鞋送到了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這才總算了卻了一樁心事。
在余騰清精心制作的鞋盒上,其妻周繼儒寫道:“這雙槽眼鞋,是準備在香港回歸時,讓小平同志穿著它去那里走一走的,可他老人家沒等到這一天。為紀念世紀偉人百年誕辰,特獻上這雙布鞋,以表我們對老人家的深切緬懷之情。”
“給小平同志做鞋,每做一雙他都要讓人如數付錢,還給我們送來了禮品、畫冊”。余騰清說,“1995年,鄧先芙在四川省檔案局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了郫縣唐昌鞋廠,送來了一盒精致的糕點和一本精裝的《鄧小平畫冊》。”
令老人感到遺憾的是,如今這些畫冊已經不在,而糕點盒子也已丟失,“幾次搬家,這些東西就都沒有保存下來。”
余騰清說,到1999年,唐昌鞋廠難逃關閉的命運。“處理鞋廠時太匆忙了,給鄧小平做鞋的設計圖紙也沒能好好地保存下來”。說起這些,余騰清面露惋惜,“真的很可惜。”
后來,鞋廠沒有了,設計圖也沒有了,鄧小平送的珍貴禮品也沒有了……鄧小平與余騰清的情緣似乎只能在回憶中安存。然而,老人所制的最后一雙布鞋卻得以長久珍藏。每當想到這些,余騰清坦言獲得了些許寬慰:“鄧小平穿著鞋廠做的布鞋,將中國領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如今日子變好了,相比回憶,這些切實的生活還是可以親身感知的”。
對話
“如今日子變好了,相比回憶,這些切實的生活還是可以親身感知的”。
為最后一雙鞋找到更好的安放處
記者:為什么要把最后一雙鞋送到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余騰清:我們沒有保管經驗,后來鞋子出現問題,實在沒法了。決定為它找一個更好的安放之處。
記者:給小平同志做鞋有什么感受?
余騰清:鄧小平穿著鞋廠做的布鞋,將中國領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如今日子變好了,相比回憶,這些切實的生活還是可以親身感知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