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2011中國紡織市場論壇”10月登陸面料展
由中國國際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天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冠名,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行業獨家支持,以及各專業協會等相關機構共同支持的“天虹·2011中國紡織市場論壇”,作為2011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重要議程之一,將于2011年10月19日在上海隆重舉行。
“天虹·2011中國紡織市場論壇”以“尋找市場新路徑--世界與中國”為主題。屆時,來自全球及中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經濟學界、管理領域、金融機構、證券公司、業內企業、高等院校的領導、專家、企業家及媒體人士都將到場,令人期待。論壇將通過主題講演和對話等多種形式,共同探討全球紡織在當前復雜環境下如何拓展市場新路徑等焦點議題。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本屆論壇匯聚行業精英,共謀行業發展。論壇將緊緊圍繞“尋找市場新路徑”這一主題而展開,洞悉全球經濟發展態勢、分析中國自身特色,最終為紡織服裝行業健康發展指點迷津、出謀劃策。
全球經濟:
復蘇步履沉沉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將始于2008年的最近這輪金融危機比喻成全球經濟的一場大病絕不為過。危機將全球經濟拖入谷底,世界主要經濟體正在緩慢復蘇,而波譎云詭的經濟環境,讓本已緩慢的復蘇步伐更加前途未卜。
美國GDP在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萎縮了5.1%,創下二戰以來的最高萎縮紀錄。步入2011年,美國經濟第一季度的增速僅為0.4%,是本輪經濟衰退結束后的最低季度增幅。參考第二季度1.3%的增幅,美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實際增長只有0.8%。8月26號,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美國經濟從危機中復蘇的力度低于預期,仍未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國內依然保持著9%的高失業率。
作為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的經濟狀況會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重大影響。8月初,美國提高了國債上限,隨后,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一系列變動致使全球股市一片慘淡,國際油價領銜大宗商品暴跌。甚至有經濟學家開始擔心全球經濟可能會迎來二次探底,新一輪經濟減速是否會重新上演。
歐洲、日本等國家的經濟狀況更是加深了人們對全球經濟的擔憂。主債危機依然拖累著歐洲經濟的復蘇步伐。歐債危機似有欲演欲烈的態勢,對象已不再是希臘、葡萄牙等小國,像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經濟體,甚至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亦引發降級擔憂。歐洲央行雖已開始施以援手,但業內人士稱此舉也無力在短期內阻止危機的惡化。
而日本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連續三個季度GDP環比負增長。同時,國內債務不斷攀升,截至今年6月,債務達到943.81萬億日元,是日本GDP的200%。再加上大地震對本國經濟的打擊,日本災后重建以及經濟恢復尚需時日。
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一直承受著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印度的通貨膨脹已經接近兩位數大關,6月份印度的整體通脹率為9.44%。而俄羅斯的CPI指數也超過了 9%,巴西 CPI水平也一直高于政府的調控目標 6.5%。
放眼全球經濟,發達經濟體的復蘇沒有想象中強勁,日本地震導致的產業鏈斷裂,歐洲揮之不去的主債危機以及美國高居不下的失業率等問題拖累了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同時,中東和北非的動亂,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震蕩更是讓經濟復蘇雪上加霜。在這種撲朔迷離、前途未卜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
中國實業
前行壓力重重
危機之后,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紛紛采取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致使全球經濟處于高通脹的發展階段。而對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而言,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連續的定量寬松政策,又給其帶來了輸入性的通貨壓力。比如,中國在去年年末外匯儲備超過2.8萬億美元,輸入性通貨壓力不斷加大。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通過價格釋放的市場信號,積極地安排生產經營情況。因此,包括紡織行業在內的所有實體經濟都希望價格能夠保持相對穩定,這樣才能符合企業的經營預期。而通貨膨脹往往會導致價格脫離供需基本面,出現劇烈的波動,進而混淆企業經營者的視聽,會給實體經濟帶來沖擊。
同時,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土地、房屋等資產價格不斷攀升,促使投機經濟越演越烈,讓企業資本以及勞動力相對貶值,進而影響到企業對科研和發展的投入,導致實體經濟遭到抑制。
除此之外,就中國的實體經濟而言,還存在一些其他具體的制約因素。首先,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對實體經濟持續施壓。今年以來,為了控制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央行連續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三次加息。同時,中央政府還加大了清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治理產能過剩的力度,這系列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都將對企業投資、融資造成巨大的制約。
其次,從外部環境來看,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很難為繼。當前,世界各國出于保護本國就業需要,致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產品出口將面臨更高的貿易壁壘。同時,重啟人民幣匯改進程后,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增強,匯率波動幅度加大,也會對產品出口產生不利影響。
最后,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增強。在“十一五”高速發展后,目前各地普遍面臨著建設用地不足,污染排放高、環境損害嚴重等資源問題。為進一步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從“十二五”時期開始,國家將實行更加嚴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污染排放標準,限制排放的污染物種類也會增加,由此,一些地區的發展空間和排放空間將收到壓縮。
紡織服裝行業作為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產業,在這樣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又會遇到什么樣的發展困境,行業的出路又在何方?{page_break}
紡織產業
轉型路途漫漫
隨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資本、原料和勞動力三大要素市場的變化無疑是紡織行業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
2008年以來,中央實施了事實上“雙松”的貨幣、財政政策,而2011年貨幣政策轉為穩健,積極的財政政策逐漸淡出。資本市場的“風水輪轉”給國內企業的融資環境和資金鏈條帶來巨大的影響。作為傳統行業,紡織企業在申請銀行貸款時,與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相比,又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就要求紡織企業積極尋求升級轉型,從純粹的加工制造業向綜合服務方向發展,搶占“微笑曲線”的兩端。
與資本市場相比,紡織原料市場更是驚心動魄。棉花從去年3月份的1.5萬元每噸,猛增至11月份的3.2萬元每噸。在棉花的帶動下,化纖等替代原料的價格也隨著上漲。原料價格的上漲給紡織下游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很多企業紛紛關車停產。然而,今年年中,棉花價格又一路狂瀉,8月初跌破2萬元大關,目前暫時維持在每噸1.9萬元左右。棉花價格的暴漲暴跌,給紡織企業帶來巨大的不確定因素,下游訂單飄忽不定,企業經營風險加大。未來如何規避風險,企業是否應該嘗試原料期貨、資本運作,這都是紡織行業需要探討的問題。
人力成本上升是中國所有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而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紡織行業來說,形勢更為嚴峻。反映在企業層面,則是“用工荒”的出現和工人工資的上漲。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紡織企業人均工資提高了20%左右。據紅豆集團董事長周海江介紹,集團在2010年工資水平上調了49.6%。即便是在工資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很多企業依然存在招工難的問題。在“人口紅利時代”漸行漸遠的背景下,紡織企業又該如何實現新的發展模式,同樣是行業認識需要共同關注的話題。
除此之外,全球經濟的低迷、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又使得紡織企業放棄對外出口的傳統模式;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愈加嚴厲,又讓紡織企業背負了巨大的環保成本;紡織行業還存在部分產品產能相對過剩、品牌意識不強、產品附加值不高等狀況。在“十二五”中國紡織工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時間段里,這都不容回避、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面對國內外紛繁復雜的經濟環境,中國的紡織產業應該從大處著眼,順應時代潮流,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同時,行業同仁仍需相互學習、分享信息,積極開拓新的市場空間。而努力打造這樣一個“交流、合作、分享、共贏”的行業平臺,正是“天虹·2011中國紡織市場論壇”努力的方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