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七成童裝是外來貨 本土服裝企業發展慢一拍
新年將至,童裝市場迎來黃金時期。走進煙臺市區各大商超,童裝專柜擺放著款式各異、五彩繽紛的服裝,但看看服裝產地,不少家長們發現,這些童裝多來自南方,鮮見煙臺本土品牌童裝的身影。
近日,記者先后走訪了煙臺市區的多家商超、童裝企業,發現本土童裝企業不少,但只有個別“挑大梁”的童裝企業在全國市場能夠獨當一面。就在南方童裝市場已經“成熟”時,煙臺童裝市場仍處于發展階段。在今后三至五年,煙臺童裝市場競爭將持續白熱化。
煙臺七成童裝多為外來貨
昨天上午,市民陳菊來到煙臺市區一家大型商場的童裝專柜為孩子買衣服,她發現這些童裝的“出身”就像他們的款式一樣,差別很大–––上海、廣州、河北……幾乎都來自外地,看不到本土童裝品牌的身影。“我們商場的童裝都是來自外地的,基本上沒有本地的童裝品牌。”該童裝專柜銷售人員稱,他甚至不知道煙臺還有知名的童裝品牌。
記者來到煙臺市區的南洪街、南大街等幾條重要的服裝銷售地段,發現本地品牌的童裝確實屈指可數,價位中檔。一些外地童裝品牌多集中在商超專柜,而本土童裝品牌大多自己開門店,采取倉儲式銷售模式。“倉儲式的銷售模式壓資金比較厲害,一般是柜臺資金的20倍,但走貨多,部分本地品牌都采取這種方式。”南洪街一家品牌童裝的銷售人員稱。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安卡米、瑁恩瑁愛、衣拉拉等個別品牌打著“煙臺制造”的烙印之外,有超過七成的童裝品牌來自外地。其中,價格低廉的外貿尾單童裝在煙臺以“低價格”的優勢,已經占領外來品牌的三成市場。
本土童裝企業發展慢一拍
煙臺童裝市場發展較晚,讓外來品牌有可乘之機。
上個世紀90年代,當南方城市的童裝市場已經進入發展期時,煙臺的童裝企業發展卻處于萌芽狀態。1998年,安卡米作為我市第一個童裝品牌誕生,隨后,又有幾家童裝企業慢慢冒了出來。這些童裝企業一直將目光盯住全國市場,但受到煙臺沒有服裝氛圍的影響,很少有客戶愿意舍近求遠來這里下訂單,始終難以突破“北方服裝不過江”的“規律”。“1998年,我們開了一次訂貨會,結果只有兩個客戶愿意下訂單。”煙臺安卡米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永梅說。
“因為企業少,我們招聘服裝設計師非常費勁。”中群服裝負責人林承全說,服裝人才供應少、資訊不發達、物流成本高,主、輔料采購復雜且成本高,造成童裝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同樣一件服裝,我們的生產成本要比南方的高出兩成。”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少煙臺童裝企業采取OEM的方式,即代工生產。“我們利用煙臺外貿服裝加工企業品質好、規模大的特點,挑選優質加工企業為我們代工生產服裝。”于永梅說,“這不僅壓低了服裝生產成本,還有利于品質管理。目前我們有多家專賣店,并經常以低價格促銷吸引市民,縮短了與南方童裝品牌的差距。”
煙臺服裝企業競爭激烈
解決了生產成本問題,品牌質量成為打入市場的王牌。“煙臺雖然地理位置不占優勢,但童裝的質量是我選擇的主要原因。”來自深圳一家服裝銷售企業的陳可亮說。他表示,煙臺知名的童裝品牌可以實現“0甲醛”,這些都是孩子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服裝的款式總是能別出心裁,“我已經與煙臺的服裝企業合作了十年,像安卡米等已經在全國有了知名度。”陳可亮說。
本土童裝企業通過“借力發力”,已經在全國童裝市場站穩了腳跟。“每年要設計3000個以上的花色的童裝,我們的專賣店在煙臺擁有數萬名以上的會員。”于永梅說,如今,不少童裝款式還經常被“抄襲”。
煙臺童裝雖然沖進全國,但自身發展仍有“短腿”。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教授劉光彥表示,目前,煙臺童裝企業十余家,發展參差不齊,還出現了相互之間通過款式模仿,爭搶市場的情況。“能夠在全國排上名次的品牌屈指可數,多數企業仍舊規模較小,綜合實力不強。”劉光彥說,“在未來三至五年,煙臺童裝企業競爭趨向白熱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