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紡織將做強苧麻產業用等優勢產業
在近日舉行的湖南華升洞庭麻業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戰略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協會、中國麻紡協會、湖南省經信委、湖南省紡織行業辦以及東華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南大學等行業領導、專家學者應邀出席,共同為洞庭麻業轉型升級進軍產業用紡織品出謀獻策。
“十二五”期間,面對資源、環境等要素的制約,開拓新的應用領域,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是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一項緊迫任務。產業用紡織品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環保過濾等不可缺的基礎材料,發展空間巨大。麻纖維產品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等優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次高層論壇為湖南進軍產業用紡織品吹響了進軍號。
今年年初,巴陵石化宣布,公司申請的30萬噸己內酰胺產能兩個重大項目已獲中石化批準建設。新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綠色環保核心技術,新增產能將達到年產50萬噸的規模,助推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己內酰胺(尼綸絲的主要原料)生產供應商。
“一年之際在于春”,洞庭麻業戰略研討會的舉行和巴陵石化重大項目的開建告訴我們,湖南紡織企業正在集體發力,打響“十二五”轉型升級的攻堅戰。
■確立“十二五”轉型升級目標
“十二五”時期,湖南紡織行業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整體思路,堅持以高新化、特色化、綠色化、國際化為方向,以轉方式、調結構為抓手,改造和提升傳統紡織產業,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延伸產業鏈、推進高端化、增強競爭力”的思路,堅持創新驅動,走高端發展之路,以纖維差別化、面料功能化、印染綠色化、服裝家紡品牌化、技術裝備信息化為導向,整合產業鏈,推動紡織產業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創造轉變。
“十二五”湖南紡織轉型升級的主要目標是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重點支持苧麻特色產業和竹纖維、木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強高模聚乙烯特種纖維等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紡織產業體系。
湖南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年均生產總值、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20%,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三大終端產業纖維消耗比由目前的70︰20︰10發展到55︰25︰20;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1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十一五”末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印染、苧麻脫膠廢水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到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均達到1500億元,工業增加值450億元,利稅總額60億元。初步實現向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務化、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全面優化行業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促進紡織工業結構的整體優化提升。
■穩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近年來,湖南紡織以技術改造為手段,不斷提高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如湖南云錦集團去年投資8000萬元進行二期技術改造,在新廠裝備了國內一流的大卷裝清梳聯合機、精梳機、細絡聯長車、自動絡筒機等先進設備,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產品檔次顯著提升。
銀太炎陵公司10萬錠清潔生產技改擴建項目,全部采用緊密紡、賽絡紡等先進工藝;湖南德晟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建設的12條年產150萬條牛仔褲生產線投產。2011年,湖南紡織立項技改項目達120余項。
湖南紡織大多數企業是從國有老紡織企業改制過來的民營企業,設備陳舊老化,技改任務十分艱巨,“十一五”以來,已先后投入100多億元進行技改。如桃源杰新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5億元資金,淘汰全部落后產能,實現了“鳥槍換炮”的根本轉變。
節能減排是湖南紡織轉型升級的另一項著力點,也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中之重。
沅江麻業、洞庭麻業先后研發出的苧麻生物脫膠和生物酶脫膠技術已在全行業推廣。目前,湖南省苧麻脫膠企業均已實現達標排放標準。為實施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湖南省紡織辦還制定了聚乙烯醇產品能耗標準和苧麻精干麻脫膠能耗標準及純棉精梳紗等8類產品能耗準入標準;組織13家紡織企業參與《湘江流域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實施》試點,確定了“新型上漿工藝技術”等13項行業重點推廣應用的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
■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巴陵石化研發的“環已酮氨肟化路線己內酰胺生產成套技術”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新技術的開發,標志著我國在己內酰胺(CPL)生產領域具備了核心競爭力。此次巴陵石化新增30萬噸己內酰胺產能獲批,其總產能將達到年產50萬噸,這將大大提高己內酰胺國產自給能力。
去年以來,湖南省紡織行業辦公室對全省產業用紡織品產業進行了專題調研,確定以恩澤水溶布、金海蠅網、湖南中核無紡布、洞庭麻紡產業用紡織品為龍頭,重點發展土工格柵、高強土工布等多功能復合材料、耐高溫過濾材料、高功能篷蓋材料和麻地膜材料、汽車內飾黃麻苧麻產品,以及中泰特種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及其防彈防刺面料,實現柔性復合防刺防割高強面料及其防彈衣、防刺服的產業化。此外,湖南省紡織辦還重點支持苧麻特色產業及竹纖維、木纖維、功能性纖維的發展。重點推進一批新興產業發展,培養一批適應市場需求,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對接、互動與融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