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購價格低于國家收儲保護價格 棉農減產又減收
價格降了,產量低了,棉農的種植成本卻提高了。目前的棉花的市場收購價格已經低于國家收儲保護價格。
日前,記者在東營市棉花主產區之一的利津縣了解到,由于今夏雨水過多,特別是臺風過境,造成了不少棉田減產明顯且棉花質量不高,目前本地地頭棉花收購價格只有3.5元/斤左右。而相較于往年,棉農的生產成本卻有所提高,當地棉農面臨著減產又減收情況,部分棉農甚至賺不出成本。
記者在利津縣陳莊鎮小廟村的棉田內看到,由于澇災,當地的棉花長勢并不是很好,往年雪白一片的棉田,今年難覓這樣的景像。小廟村棉農楊曰利告訴記者,他今年承包了10多畝棉田,今年的棉花產量較去年每畝減產100多斤左右,“去年畝產籽棉400來斤,今年只有280斤左右,往年一棵棉花上上下下全是白棉花,今年只能在植株的頂上看到白棉花,植株下部的棉桃還沒開就已經爛了,今年雨水大,棉花都爛了,產量低不說,質量也不好。往年3.5斤籽棉就能出1斤皮棉,今年估計3.7斤籽棉才能出一斤皮棉。”據其介紹,夏天的強降雨和臺風對今年的棉花是個毀滅性的打擊。記者詢問了附近的四五戶棉農,都表示今年的棉花不但產量降低,質量也不高。一位拾棉工人介紹,“今年的棉花產量低、質量差,拾棉工的工作難度也加大了,去年一天能收150斤左右,今年也就120斤。”
楊曰利告訴記者,由于今年的棉花質量不高,現在棉花的地頭收購價格最高只有3.8元/斤左右,棉花的質量參差不齊,本地棉花的平均市場收購價格也就在3.5元/斤左右。每斤的收購價比去年同期低了3毛錢左右,較2010年棉花價格最高時低了2.6元左右。
價格降了,產量低了,棉農的種植成本卻提高了。以拾棉工為例,工人價格從去年的0.9元/斤,漲到了現在的1元/斤。今年該地區的棉花可謂是減產又減收,楊曰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一畝地產籽棉280斤左右,每斤3.5元一斤,一畝地的收入也就在1000元左右。刨去拾棉工的雇傭費近300元,土地承包費350元,耕田、種子、化肥等費用一畝地也得600元左右。現在就是棉花全部收出來賣出去,一畝地里也得賠上二三百塊。”楊曰利粗略地估算一下,照目前的棉花收購價格,他這十多畝棉田將賠上3000多塊。“我們村今年估計有棉田2000多畝,有承包多的棉農,承包了100畝棉田來算,按現在的價格把棉花賣出得虧本三四萬元左右。”
記者在東營市其他棉花產區了解到,由于今年棉花價格較低,不少二級收購商收上棉花之后,選擇存棉等提價的現象。據了解,今年國家棉花收購保護價格為每噸皮棉20400元,換算成對應的籽棉收購參考價約為4.2-4.35元/斤左右。目前的棉花的市場收購價格已經低于國家收儲保護價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