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棉花期貨或將布局亞洲
百年基準面臨調整
2013年伊始,本應掛出的ICE棉花期貨2015年合約卻被推遲上市。市場人士分析,ICE棉花期貨百年的基準可能面臨修改,ICE在亞洲棉花市場上的布局即將展開。
國際化改造
目前,ICE上市的主要商品多數都實現了國際化,其咖啡和可可期貨在巴西設有交割庫,原糖期貨在菲律賓、泰國和我國臺灣地區設有交割庫。相比之下,唯獨棉花期貨較為封閉——不僅只接受美棉交割,并且交割庫均設在美國境內。
ICE此次對棉花期貨合約做出調整,一方面是因為要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交易所競爭。據近期外媒報道,由棉花商等組成的國際棉花協會(ICA)呼吁改變棉花期貨市場現狀,并給出兩種選擇:一是在其他交易所,推出更適應市場需要的新棉花合約,二是將ICE棉花合約的交割地點擴展至美國以外。
ICA發出這種呼吁的背景是,ICE棉花期貨價格越來越容易受到人為扭曲。美國的棉花商認為,由于只有美棉參與交割,當每年7月31日美國棉花銷售高峰結束,美棉幾乎售罄時,ICE棉花期貨價格總會受到操縱,“打通國際市場,將有助于消除這種操縱”。
根據一份早期的計劃,巴西和澳大利亞的棉花將與美棉一起納入ICE的棉花期貨交割標的中,不過一些商人并不滿足,他們希望能夠有更多地區的棉花可以參與交割。近日,ICE曾非正式地提出,將考慮在亞洲的迪拜和馬來西亞設立棉花期貨交割庫。據一位熟悉ICE市場的業內人士分析,ICE棉花2015年合約很有可能要等到這些新規則和安排落地后才能推出。
影響亞洲棉紡行業
從相關數據看,上世紀80年代后,曾是世界第二大棉花消費國的美國,棉花消費占比逐漸下降,目前排在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國之后,成了棉花消費量并不突出的國家。如今,亞洲承接了全球紡織中心的轉移,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費區域。棉花種植方面,1990年,美國生產了占全球約15%的棉花,而當時中國和印度的產量合計約占1/3。此后,美國的棉花產量份額開始收縮,目前中國和印度的棉花產量已合計占到了全球的近一半。
在產銷重心雙雙轉移的背景下,ICE棉花期貨百年基準的修改也就不難理解。規劃中的亞洲交割地點,尤其是與中國海運便利的馬來西亞交割庫的建立,引起了國內相關產業人士的興趣。
“ICE如果在亞洲設立棉花交割庫,其影響毫無疑問是積極的。”河南同舟棉業董事長魏剛民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東南亞的棉花銷售市場主要是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和孟加拉國等,他們離馬來西亞港口都很近。中國是美棉最大的消費國,近年來美國棉花出口量的30%—40%都流向中國。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從美國直接進口棉花,船期最快也要近一個月,若未來從馬來西亞交割運回國內,海運時間只要兩到三天,便利性大大增加。
“中國企業直接通過ICE期貨盤交割接收棉花現貨的還很少,我們公司也只是從2012年才開始嘗試接美國的倉單。”魏剛民說,目前國內企業對參與外盤交割的規則、流程、費用和質量保證等還不甚了解。“至于東南亞企業,相信以前交割的也不多,但估計在馬來西亞設立交割庫后就會增加交割量”。
某業內人士則認為,我國棉花進口實行配額管理,即使企業在ICE買到期貨棉,進港仍需要有配額,加上目前國內仍未放開期貨公司境外期貨代理業務,我國相關企業參與外盤的渠道相對受限,因此,即使ICE在亞洲設立交割庫,短期內對國內市場的影響有限。
不過,她也表示,如果其他亞洲國家棉紡企業未來更多地參與ICE棉花期貨套保,并能便利地采購到棉花,那么這些棉紡企業的原料成本優勢將更為明顯,會逐漸削弱我國棉紡織服裝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昨日國儲棉成交均價在18400元/噸左右,相比之下,每年享有最低1%關稅配額的89.4萬噸美棉,包含運費成本也不到14000元/噸,而且質量還更好。”持續高昂的成本會對國內棉花下游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造成不利影響。
適時放開境外交易所境內設交割庫
據了解,LME等境外交易所多年來都在尋求在我國內地設立交割庫,但一直未能成行,在我國期市國際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未來監管層會否放開相關政策?上述業內人士對其可能性表示樂觀。他們認為,境內外市場融合,有利于CTA等跨市套利群體的壯大,從而增強彼此市場的活躍度,進而更有利于實現期市的價格發現功能。
“中國的棉花進口配額政策和市場之間還有一定的矛盾。”魏剛民認為,前期可設立保稅交割庫,等條件成熟后再轉為普通的交割庫,這應該是一種較好的路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