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市場對中國經濟第二季的期盼漸濃
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啟動建設,市場對中國經濟“第二季”的期盼漸濃。而處于市場前沿的大宗商品,也期望能夠憑借自貿區獲得接軌國際市場的翹板,擺脫目前低迷的窘況,開辟行業發展新藍海。
金融結構調整對大宗商品的影響幾何?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創新對我國商品現貨電子交易發展將產生怎樣的作用?7日,在上海舉行的“首屆自貿區與大宗商品高峰論壇(FTC)暨2013(第四屆)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發展論壇(CBSE)”上,眾多專家學者圍繞上述熱點問題進行了探討。進入淘寶時代
2002年至2012年,國際大宗商品的“黃金十年”,國內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經歷了由快速發展到理性發展期的過渡。在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正局級研究員黃運成看來,與發達的大宗商品市場相比,我國商品市場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都還比較低,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缺位、大宗商品市場體系尚未真正形成、商品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嚴重不足,這三大問題導致大宗商品市場定價權的缺失,造成我國每年巨大財富的流失。“雖說目前大型集團逐步參與交易市場的建立,同時交易市場也逐步重視與現貨接軌,但就目前國內交易市場現狀來看,現貨企業參與度仍不夠,交易市場現貨交易比例仍有不盡人意之處。”總編、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表示。據調研,目前國內涉及現貨交易的交易市場僅占30%;而交易所現貨交割率在1%~8%之間,且交割率高于3%的交易所僅占11%。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經濟學家、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指出,隨著中國由超高速增長期進入次高速增長期,大宗商品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而隨著其全面進入買方市場,大宗商品交易已進入淘寶時代。“大宗商品交易由于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市場化、標準化,更適合于采用電子化交易的方式,進而促進物流業的大規模重新整合。”胡俞越表示,“我認為這個整合不需要太多的增量投入,通過存量調整,就會帶來利潤增長點。“非加價”流通模式待創新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關于“設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平臺,開展能源產品、基本工業原料和大宗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的內容,為大宗商品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想像力。
“上海自貿區建立,會大大提升轉口功能和物流功能,從而吸引大量高端制造、加工、貿易、倉儲物流企業在此落戶。同時,上海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并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將為大宗商品貿易提供新的機會。”劉心田表示,上海自貿區或將成為我國大宗商品貿易接軌國際的“一道門戶”和“一條捷徑”。
針對大宗商品流通難的問題,中國經濟戰略研究院院長謝秉臻提出創新的“非加價”流通模式設想,這是一種針對大宗商品的供應鏈共享信用平臺體系建設。謝秉臻指出,在這個“沒房租,不抽點,又減稅,又提供信息系統”的平臺中,進入者均為區域代理商和大宗交易商,假定為三萬戶,持有兩三百萬自有資金,通過銀行授信就變成幾千億的共享信用,有了這個共享信用平臺,可以延伸到上游的原料、零部件供應商進行融資,進而大幅度改善國際競爭力。
另一方面,劉心田指出,基于中西部地區豐富的金屬礦產資源或地區特有農特產品資源,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向有中西部布局更為快速的趨勢,當地政策的相對寬松以及外界對于當地優勢礦產資源發展的渴求,也為其未來成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的主戰場提供存在的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