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桶”里夾菜你能接受嗎?
廣東惠州港惠一便所主題餐廳的招牌
在重慶江北觀音橋商圈一便所主題餐廳里,一份湯,端上桌發現裝在“馬桶”里
菜“馬桶五號”
精致的餐具、精美的擺設似乎才和美食相匹配,這也是中國人從古至今對美食文化的追求。而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就餐的餐廳裝飾得像衛生間,為你盛食物的餐具不是馬桶形狀的盤子就是便便形狀的器具,面對這種就餐環境你還能吃得下飯嗎?也許你會說不,但是近日在北京流行的馬桶主題的餐廳卻備受很多年輕人追捧。
■事件緣起
馬桶餐廳看著刺激吃著一般
什么是馬桶主題的餐廳呢?就是在這個餐廳里,為你盛菜盛湯的餐具就是馬桶——制造成馬桶形狀的餐具,而喝飲料的杯子也是被設計成了便便的形狀,就連人們的座椅也被馬桶替代了。走進這樣的餐廳,你會看到人們在從小型“馬桶”里夾菜,對于這樣的場景,很多年輕人紛至沓來,體驗新奇,也有很多人對于這樣的感官沖擊表示無法接受。
網友眼汨說:“我看著道具就已經很飽了。”也有網友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去吃了,回來表示:“看著新奇,菜一點也不好吃。”眼看著美食和馬桶的結合,雖然有人覺得新奇,有人覺得難以接受,但是大家都覺得這是在借勢炒作,在用極致的方式滿足某些人的逆反心理,不是真的在做美食,也有網友覺得這是對我們國家自古以來的美食文化的挑戰。
■文化分析
文化批評家朱大可:這是一種污穢美學
對于廁所和美食結合在一起,卻能吸引人們興趣的情況,著名文化學者、批評家朱大可說:“這種現象在文化學上稱之為‘惡心趣味’或‘污穢美學’。它的走紅有多重原因,大多數人可能只是好奇,他們往往不會進行第二次訪問,而少數人則會成為它的常客,因為這能夠滿足青年的反叛心理,也能夠滿足某種變相趣味者的精神需求。”
而對于很多人覺得這種看似惡搞的餐廳模式有辱于我們的美食文化,朱大可表示:“我個人不喜歡這類亞文化餐廳,我也不會成為它的常客,但我很愿意去那里坐坐,觀察一下食客們的反應。它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現場。對于各種亞文化、小眾文化乃至微眾文化,應當給它們留下生存和生長的空間。如果我們不能寬容這種另類文化,就無法營造‘文化多元化’的繁榮格局。”
■心理分析
心理學家石勇:吸引人是因為刺激感強
雖然很多人會覺得看到滿桌子的馬桶餐具會有心理反應,卻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想去體驗一番,著名心理學家石勇說:“廁所和美食是能夠引起人的兩種相互排斥感情的東西:惡心和喜愛——并且,它們恰恰和人的生理有關,即‘屙’和‘吃’。單獨吃美食或上廁所,非常平淡,一點也不新鮮好玩,但把它們組合起來,就非常有意思了,在心理上,這兩種相互排斥的情感相互沖撞,而又融為一體,給人非常強烈的刺激,自然會勾引起想體驗一番的人的興趣。”
石勇表示,對于這種心理,有人說是“變態”或“追求新奇”,都對。但還有“惡搞”、“叛逆”、“表演”的心理,人們想獲得那種擺脫平淡,體驗到以前一直被負面評價,從而具有誘惑性的東西的快感,而在那一瞬間,體驗者成了好像有人在背后觀看他的主角。當然,具有這種心理的多是年輕人,老年人在心理上不玩這個。而重要的是,年輕人也玩不了多久,馬上就會膩的,因為這些東西只能玩一回,玩多了就只會惡心。
而對于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對美食有辱的做法,石勇表示:“是有辱美食文化,畢竟,餐廳是讓人去吃飯的,不是去讓人體驗一種有點‘變態’的心理的。但不擺出侮辱美食文化的POSE,怎么能夠吸引關注?只是商家必須明白,玩‘廁所餐廳’,只是一個炒作的概念,真要把餐廳搞成廁所一樣,那玩不了多久,就等著關門吧。消費者的‘變態’心理不可能持續多久,因為只要持續兩回,就‘正常’而毫無意思了。所以整個社會,真不必擔心誰玩出什么花樣來侮辱‘美食文化’,因為消費者說到底是去體驗美食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