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2廣東時裝周服裝設計名師——鄧兆萍的設計宿命
設計師簡歷
鄧兆萍是中國十佳設計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會員、時裝藝術委員會會員、廣東省十佳時裝設計師、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南國時尚杰出成就獎獲得者、廣州心水女裝公司董事長、廣州大學紡織學院客座教授、“兆豐制服”及“心水時裝”兩個著名品牌的創始人和藝術總監。1996年起致力于職業服裝和中青年白領女性時裝設計與經營,是“兆豐制服”和“心水時裝”的創始人和藝術總監。
廣州市心水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藝術總監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會員、時裝藝術委員會會員
鄧兆萍作品廣州大學紡織學院客座教授
出身于服裝世家,先學外語,后畢業于廣州藝術大學服裝設計專業;
曾任廣州市紡織品公司服裝設計師;日本三峰服裝公司高級設計師;
1996年起致力于職業服裝和中青年白領女性時裝設計與經營,是“兆豐制服”和“心水時裝”的創始人和藝術總監;
1996年獲“賢成杯”全國服裝設計大賽銀獎;
1997年代表廣東服裝設計師參加人民大會堂“走進新時代”大型時裝設計晚會演出;
廣東首屆時裝周,舉辦“凡塵留心”2002心水時裝發布,“心水”“兆豐”同時榮獲時尚品牌;
第七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舉辦“心水”--2003春夏時尚發布會;
第三屆廣東時裝周舉辦“心水”--2004年春夏時裝發布會,獲廣東十佳設計師最高榮譽獎“協會獎”,同時“心水”獲最佳女裝設計;
第四屆中山休閑服裝博覽會舉辦“茶舞”——2004秋冬時尚發布會;
在第九屆中國時裝周中舉辦“茶馬古道”——鄧兆萍2004春夏時裝發布會,同時“心水”獲最佳女裝設計稱號;
2004年廣東國際服裝博覽會開幕式主題晚會服裝總監;
2004上海國際時尚周舉辦“追述”——鄧兆萍時裝發布,獲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授予“當代時尚名師勛章”;
2004上海旅游節開幕大巡游活動任服裝編導。
作品多次在全國、國際各類服裝設計大塞上獲獎,并在有關服裝報刊設專欄。
{page_break}
生活背景
鄧兆萍的父親是廣州服裝業內一位小有名氣的老裁縫,可她卻偏偏不愿意女承父業,“看父親太辛苦了。而且有點逆反心理,父親一直想讓我繼承他的事業,因為哥哥姐姐們都違背了父親的意愿選擇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上大學,鄧兆萍執意違背了父親,選擇了外語。說句宿命的話,冥冥中自有注定。你在這里繞過去,它又在那里等著你。大學畢業,鄧兆萍進了一家服裝企業當起了翻譯,“耳濡目染吧,可能潛意識里我是喜歡設計衣服的。那時候我就按自己的想法畫一些衣服的草圖,讓父親給我做,同事們見了都說好看。有一次,大家就說我穿的那件衣服可以做出來賣,然后真的生產了,結果賣了三萬件。”
受到了鼓勵,也享受到了成就感和個中樂趣的鄧兆萍終于與設計定下了一生的盟約。鄧兆萍知道光靠浸淫于時裝設計家庭的那點基礎,作為一個專業的設計師遠遠不夠,“父親說過,做一行要愛一行,愛一行就要專一行。”為了走好這樣一條自己明知辛苦的路,鄧兆萍進入廣州藝術大學服裝專業正兒八經地學起服裝設計。
設計感悟
“設計是服裝的靈魂,服裝有靈魂才有生命力。”國際著名服裝設計師、廣東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劉洋說。
上世紀80年代之前,在國人的服裝中占統治地位的顏色是綠、藍、黑、灰,不僅顏色單一,樣式也很簡單,顏色稍微鮮艷一點、款式稍微獨特一點的服裝都會被視作“奇裝異服”。記者的母親1970年代上中學時曾因穿了一件白色裙子而被同學恥笑。
“一群藍螞蟻”,這是當時很多外國人對中國人穿著的印象。“螞蟻”在于中國人數量之多,“藍”則是中國人著裝的統一顏色。“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那個年代的人們對穿衣的普遍認識。由于文化輸出等方面的原因,如今在許多外國人的眼中,中國人依舊是“藍螞蟻”。為了扭轉國外對中國服裝(000902,股吧)的片面認識,劉洋在國外生活期間曾多次跟別人爭得面紅耳赤。
其實,毗鄰港澳的廣東,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意識到服裝設計的重要性。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廣東省設計師協會副會長鄧兆萍回憶起當年廣州服裝業的盛況仍感慨萬千。當時興起的觀綠路和隨后的西湖夜市都是港貨港服的集散地,一些經濟頭腦比較超前的下海商人和一部分找不到工作的無業人員先是直接從香港批發進貨,再到后來模仿、買版,直到1990年代初,設計才慢慢受到重視。早期的設計以“扒版”為主。那時鄧兆萍接父親的班,頂職在廣州紡織品公司工作,中午休息時經常有做服裝生意的老板拎著樣衣來找她打版,打一版就給200元報酬,而那時鄧兆萍每月的工資不過兩百多元,在小孩剛出生時老板們還常常提著高級奶粉來討好她。“那時候雖然沒有電腦,但我已經在用電腦制版的方式手工打版了,用我打的版做出的衣服賣得非常好,所以找我的人越來越多。”
{page_break}
最讓鄧兆萍折服的是那些老板的生產效率,以20年前的生產力水平,“我第一天中午出了版,他們第二天已經做出來拿到市場上賣了。”
鄧兆萍的設計越來越受重視,“后來我設計出來的衣服非常漂亮,都是自己畫結構圖,然后讓我父親做出來,結果非常好看,單位就按照我的設計做,幾千幾萬件,好賣得不得了。以前我們單位在南方大廈二樓有一個銷售點,天天在排隊,一天一個款零售200多件,其中一款做了3.8萬件,賣了一年時間。”1992年,學外語出身的鄧兆萍進入廣州藝術大學服裝系深造,朝著專業服裝設計師的方向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1990年代的中國服裝產業迅速成長,業內有了各種各樣的服裝設計大賽,出現了許多品牌。1990年代,年輕的劉洋已經進入了創作的巔峰時期:1990年第一個將性感服飾大膽地展現在中國T型臺,引起海內外的轟動。1993年,他為東亞運動會閉幕式設計的百套前衛服裝獲得國內外好評。1994年舉辦的中國有史以來首臺大型男裝發布會,開辟了中國男裝表演的新紀元。
2002年之后,中國服裝品牌數量飛漲,服裝產業的發展更為迅猛,直到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波及下,一批服裝企業倒下了,但之后又經過一輪復蘇飛漲,這是一次產業優勝劣汰進行自行調整的過程。劉洋和鄧兆萍都表示,近幾年中國的設計師品牌發展迅速,高級定制勢不可擋。
鄧兆萍也認為,一位設計師需要多方面的素養,服裝設計不僅僅是畫畫圖那么簡單,設計中包含著一個人的文化、底蘊等綜合素質。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需要時間與經歷的磨礪,需要“沉淀”。
對中國服裝設計師品牌,鄧兆萍充滿信心,這幾年國際大賽,國內設計師不斷獲獎。而且廣東的加工業也不見得比國外差,許多國外的大牌都在珠三角加工,培養了雄厚的技術力量,這為設計師創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加之國內部分的服裝企業也有了經濟、文化的積累,從而為打造設計師品牌鋪平了道路。有了天時、地利、人和,中國的設計師品牌將來也能成為世界的阿瑪尼、CUCCI。
更重要的是,近兩年,國家與政府對廣東服裝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page_break}
鄧兆萍:做服裝設計師的宿命
那些年,她是柯景騰們一起追的完美女孩兒;這些年,她是廣東最有底蘊的美女設計師。對她而言,優秀是一種習慣,優雅是一種本能。生于服裝世家,專業學了外語,畢業后當了翻譯,學了七年芭蕾,幼時的夢想是做中國的烏蘭諾娃。
她是服裝搭配的專家又是色彩搭配的高手,同時喜歡哲學愛好政治,通曉英文和日語,對幾大宗教都有濃厚興趣,她曾在耶路撒冷感受圣息,也曾在幕府的和室觸及內心。她用佛教淡然出世的理念做人,用基督積極進取的入世態度去做事,中西文化在她身上完美交融。
她就是鄧兆萍——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副會長、廣州市心水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廣州市海珠區政協委員。鄧兆萍認為,一名設計師最重要的是文化內涵、綜合素質。“中西方文化在我腦海中的碰撞很強烈,但骨子里面仍然很傳統。你看現在我做的一些作品,東西方文化交融非常完美。這種背景對我走上服裝設計有很大幫助。”
她的辦公室里掛滿清雅的畫作,擺放著筆墨紙硯,她還會去各地采風,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因為做服裝是有主題的,比如兩年我去了三次印度,回來就做了‘凡心?梵音’,這場秀在全國引起了很大轟動。2003年拿中國十佳的時候,做了‘茶馬古道’,靈感來源于中國的茶文化和邊境少數民族的元素。還有后來的天梯,都融入了民族和地方的元素。其實,我每一場秀都可以用自然景觀的東西去分析,結合了少數民族的理念和元素。”近兩年,鄧兆萍還與抽象畫家和著名嶺南派畫家合作,將畫作與服裝相結合。正在嘗試設計帶有嶺南元素的作品,弘揚嶺南文化。
鄧兆萍的工作室設在T.I.T隔壁的廣州市紡織服裝學校。廣州市紡織服裝學校專門設有鄧兆萍班,盡管學校用地緊張還為她提供整整兩層樓作為辦公場所外加一個制版車間。這讓鄧兆萍非常感動,身為老師的鄧兆萍如今已桃李滿天下。她常常對學生講:“成為一個優秀的服裝設計師需要時間的磨練,年輕的時候千萬別怕吃苦。(上世紀)80年代末,我已經有摩托了,下了班就開著摩托,到處去找輔料,當時對服裝慢慢迷進去了。到現在,我對輔料的要求非常高,輔料在服裝設計中占有很大比重。”正是這種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的工作態度讓與她合作過的客戶信任她,信賴她的作品,成為她作品的忠實粉絲。
擁有兩個自創品牌的鄧兆萍身兼企業家、設計師、政協委員多個身份,但最讓她享受的還是設計師這個稱謂,“用服飾演繹對生活的熱愛,以流行訴說對自然的崇尚”,設計的精神內涵,其實是心靈的寫照,歸根結底離不開思想,這才是她設計作品最大的魅力。
{page_break}
做客院校
除了自己設計服裝的兢兢業業,鄧兆萍還經常做客名校與服裝設計大賽,對新人的幫助也不可小視,今年對于
2012大學生時裝周香港服裝學院的學生設計作品她就有這樣的點評:“時尚氣質仍嫌少;二次造型欠缺、沒看到流行工藝,卻看到許多大牌過去的影子;一組作品中往往只有一、兩件具成熟度。“畢竟還是學生,有難得可貴之處,自然也有不足。”
設計風格與理念
用服飾演繹對生命的熱愛,以流行訴說對自然的崇尚。
擷取西方元素,融匯東方神韻,經典中充溢著襲人的時尚氣息,憑著設計師多年來對東方女性型體的深入研究,創造出獨特的制作工藝,完美地詮釋現代職業女性的魅力。
鄧兆萍的設計以濃郁的東方色彩為基調,糅合西方設計手法,就好像本次時裝周中的“青花瓷”系列,東方的陶瓷花紋,旗袍款式中加入西式設計的成分,領口是西方的大圓立領。鄧兆萍說,自己這種東西結合的風格與從小喜歡民族的東西卻又一直學芭蕾舞有關。
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一直都在學芭蕾,即使現在,興致來時,或者在構思一個系列的作品時,她也會在自己的房間里旋轉幾下。閑時假日,她喜歡游覽具古樸中華文化的名勝和少數民族聚居地,一邊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一邊也在旅游中積累素材。
于是,她的創作風格,一如她嫻雅而細膩的情感世界,寫實而鉛華洗盡,不嘩眾取寵,不爭奇斗妍,卻別具耐人尋味的韻味。
{page_break}
“茶馬古道”鄧兆萍的新新設計理念
一條小道,在滿天的彩霞里,在如畫的峻嶺間,蜿蜓向前,馬蹄鏘鏘,空氣里有陷約的茶香,粗獷的歌聲在山谷里恣意飛揚——這,就是發祥于兩千多年前,現已定格在歷史煙云里的茶馬古道,就是和“絲綢之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由滇西北至藏東南乃至西方在茶馬互市中所形成的那條商貿文化交流之路。沿著這條鄧兆萍作品道路,人們會發現大自然獨特的賦予、古人的夢想、歷史的見證和智慧的足跡,可以看到人們對神明的尊崇和景仰,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
正是這條古道,以及這條古道上的茶香,在千年之后,被廣東一位名叫鄧兆萍的服裝設計師擷取,賦予了它另一種生命的靈動與驚喜——這一場“心水”品牌2004春夏的流行趨勢發布會,鄧兆萍的靈感便是來源于“茶馬古道”。
在鄧兆萍看來,“茶”無疑是聯系古、今、東、西的一份素材。比如北京人好花茶,江南人愛綠茶,福建兩廣人喜烏龍茶,而到了西方,人們則飲紅茶,邊地少數民族獨善奶茶……“茶”成了全人類所熱衷的佳茗,更是代表人文風情的重要載體。于是,在她今年時裝周的作品里,便有了沿著茶馬古道的足跡慢慢尋獲的追思和感悟,其中有著許多民族文化的元素散點,在整體中閃現,也不乏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千百年的月落星移,無數個的春夏秋冬,昔日的古道踏著歷史的煙靄,早已靜穆成一段不朽的記憶。那數不清的自然界奇觀和道不盡的民族風俗,那處處彌漫著的宗教的空靈和信仰的純貞,亦普通成了設計師腦中奔騰的思緒,那是對人生入世與出世的認識,對宗教與世俗的理解,對歷史的沉思和未來的遐想……
仿佛是不經意間,設計師就擷取了這些來自茶馬古道的美麗元素,編織出這一組組明媚而鮮活的服裝畫卷;令人驚艷的胭脂色,回腸蕩氣的紫絳紅,厚重的磚紅色,活潑的洋紅色,清新的草綠色……亮麗的、不羈的、魔幻的、優雅的、神秘的……這既是設計題對自然情懷的獨情表達,也是一種對時尚、對審美獨到的大收大放的理解——猶如落葉的心情,成熟里帶著兒許禪意;仿佛風的思緒,果敢里盡是與生俱來的空靈。
厚積,得以薄發。鄧兆萍正是以其多年來對歷史文化的認識和思辯,沉淀出自己獨特的靈感之筆,把辨證、哲思、暢想與自在都寫進了這一場時裝秀里。
整臺作品,設計師用了比較跳躍的手法,通過對自然、宗教以及文化碰撞的描述,表現了她對存在與時尚的理解。而這種貼近自然返樸歸真的感覺,也是“心水”品牌一直以來的崇尚的理念。
2003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鄧兆萍展示了名為“茶馬古道”的系列作品,當時引來了一片贊美與驚嘆。據鄧兆萍說,“茶馬古道”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古時候人們在運輸茶葉時馬隊所走的路,就像著名的絲綢之路一樣,古道上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滄桑,過往的繁榮與現在衰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又蘊含著無限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茶馬古道”系列服飾以枯葉的暗綠、絢爛的紅褐、收獲的金橙等自然界色彩為主色調,魚鱗式水袖、魚尾褲、肩部束帶及垂順的流蘇、層疊的紗等設計,加上當時T臺上撒滿了一地的落葉,視覺效果極佳。
心水的用色十分大膽,這更能展現東方的斑斕多姿。西方禮服加進神秘的東方文化后果然別具一格:金色的異域風情手鐲與身上的亮綢相互輝映,古風情的披肩變成了吊帶,著實讓人驚艷。
{page_break}
設計師鄧兆萍談吸煙裝:永不退色的經典
鄧兆萍眼中的經典:吸煙裝
中性化并不等于男性化,設計師們紛紛把更多女性元素的加入其中,如收腰立體裁剪和袖口褶皺飛邊或領口的絲緞包邊設計,讓吸煙裝保持酷感的同時又更加性感冷艷起來。傳統的吸煙裝在本季更是被天才設計師們演繹出了更多新花樣,塑造出新派的淑女紳士形象。煙裝,是女人一定要擁有的服裝,因為它永遠不會褪色。每個女人都暗暗地喜歡精心設計的無尾禮服和襯衫式夾克,實踐著自己心底深處的Unisex小幻想。一貫標榜性感誘人的女裝注入前所未有的剛強氣息,女性亦有獨立的一面,并非只是千嬌百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