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鞋企加大品牌建設融入海西經濟圈
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是指以福建為主體包括江西、廣東等省的周邊地區,目前整個經濟區區域包括福建福州、廈門、廣東梅州、汕頭、江西上饒、贛州等共計23個地市。2004年1月,福建正式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思路,2009年5月,國務院頒布《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使海西經濟圈上升為了國家戰略。
作為海西經濟圈輻射范圍內的重點城市,近年來,泉州加快融入步伐,在產業承接、交通發展等方面主動對接、并組團前往海西經濟圈其它城市交流學習,共同推動海西經濟圈的發展。而作為泉州的支柱型產業——制鞋業,也應盡快加大品牌建設融入海西經濟圈,為海西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眾所周知,泉州是“中國鞋都”,環繞著泉州的是安踏、特步、361°、喬丹、德爾惠、貴人鳥等著名運動品牌。但是,除了這些一線品牌,泉州地面上還有著一批中小型鞋企。就掙取利潤而言,這些中小型鞋企甚至都比不過貼牌鞋企或不打品牌的小鞋廠。因此,加大品牌建設對于中小鞋企尤為重要。
一個企業要能經住風雨,要生存得長久,就應該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品牌。而長期以來,很多鞋企因為自身因素,往往會忽視對團隊的培訓及提高,造成團隊業務技能欠缺、水平良莠不齊、服務意識普遍不強。間接導致品牌建設的很多方針及策略在終端執行過程中不能快速、有效地體現,這也一直是制約品牌發展的一大難題。
此外,鞋企應知道品牌建設就是以小思想換得大回報。目前,許多企業一提起“品牌建設”立馬就是請代言人,但是眾鞋企這種相似的營銷策略,造成明星代言泛濫,根本顯不出效果。所以,鞋企想要建設品牌,必須另辟蹊徑,帶給消費者清新的面貌,使品牌能夠脫穎而出。
鞋企在建設品牌的時候,首先,要找好品牌的定位。固定的目標消費者與固定的價格,加之優質的產品,用以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度。因為價格的波動如果太頻繁,會降低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因此與競爭對手的價格戰最好不要,保持格調,也能增加消費者與品牌的好感。
其次,品牌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品牌建設要圍繞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來開展,傾聽消費者的心聲,為其提供人性化的產品,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心理需求,同時滿足了消費者的精神需求,為消費者制造一個貼心的產品。
再次,品牌的渠道要求新求變。中小型鞋企在品牌傳播的方式上不僅要在渠道上加大力度,還可以另辟蹊徑結合當下盛行的網絡渠道。結合線上線下的宣傳語銷售方式,通過一種全新服務模式,把品牌的口碑建立起來。
最后,要以堅強的技術作為品牌的后盾,而不是甘心做個“盜版商”,賺取眼前的小利益,長期以往中小型鞋企的發展道路將會被自己堵死。鞋企用原創設計融合技術,抓住消費需求和市場推出屬于自己的款式,提升鞋企的市場營銷力和競爭力。
中小型鞋企在品牌大戰中應衡量自身實力,以創意求得品牌的廣泛傳播,因為資源的限制,所以應最大化的利用資源,且要在產品的設計上加大人力與物力的投入,才能在品牌建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海西建設”添磚加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