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進入低碳時代
制鞋行業“十二五”規劃起草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悉,在本次制鞋行業“十二五”規劃當中,“低碳環保”和“數字化”將成為兩大亮點。可見自去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召開以來,“低碳環保”這一主題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這也向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然而據國家工商局對全國多個地區的鞋類樣品進行質量檢測的結果發現,我國一些地區的鞋類產品質量合格率較低。在出口方面,歐盟一再設置鞋類產品技術壁壘,讓我國很多達不到環保標準的出口鞋企,紛紛倒在“綠色壁壘”之下。
植物環保鞋子
既要承擔起低碳環保的社會責任,又要在行業中搶占一席之地,鞋企該如何從“腳”做起?
首先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鞋企要盡量使用環保材料。“小小一只運動鞋也能讓全球變暖?”這種說法其實一點也不夸張,在我國生產鞋子中,絕大多數采用傳統油性膠,而且所用的膠粘劑基本為溶劑型的,其中所含溶劑的量達到80%以上,因此我國制鞋業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有機溶劑被排放到大氣層。這些有機溶劑進入大氣層后進一步被光氧化形成大量的光化學煙霧及形成酸雨等,給我們的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同時,這種膠粘劑的溶劑在使用的過程中是無法回收的,這勢必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更有一些不法廠商采用毒性很大的粗苯、鹵代烴等溶劑生產鞋用膠粘劑,給產業工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一些地區發生的鞋廠工人苯中毒事件,已經引起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及民眾的廣泛關注,給制鞋業敲響了警鐘。而水性膠的出現似乎解決了鞋企的煩惱。所謂水性膠就是膠粘劑的水性化,是以水為溶劑或分散介質制得水基膠粘劑,水性膠沒有溶劑臭味,無毒、無污染、操作方便,殘膠易清理,固體含量高,貯運安全方便。{page_break}
其次鞋企需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競爭力,使得產品舒適、耐用、時尚、環保、且美侖美奐輪番轟炸消費的眼球,引領產業發展。因為縱觀鞋類市場的發展和變化,絕大多數鞋企從單純的加工貼牌逐漸發展成品牌經營的企業,而這種轉變也大多依靠鞋商乘勢待時、認清形勢且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得來的。然而,產業競爭是殘酷的,市場不但要求鞋商要極善于發現創造商機,還要求產品符合市場需求,而產品能否在一個行業中競爭取勝,取決于質量和技術創新。比如阿迪達斯為了倡導環保意識,就特別推出一些環保款式運動鞋,鞋子的面料以天然有機材料為主,可以充分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像李寧的服裝纖維循環再生體系、耐克的“聚酯球衣”、貴人鳥的“樂嗬鞋”等等,無不有賴于其高水平的科技創新。
最后在營銷方面,鞋企在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上下功夫,力爭實現產品多樣化、市場多元化,從“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轉變的同時;也要努力地實現逆向流通,通過回收再利用計劃,運用高新技術“變廢為寶”,做到資源的再循環利用。比如說使用可重復使用的產品包裝。PUMA(彪馬)公司聯合著名的工業設計師伊夫貝哈爾(YvesBehar),將一種全新的可持續使用的環保理念帶進了鞋盒的設計中。這一新穎包裝設計,使用的紙板比傳統包裝方式減少了65%,同時占用更少的空間,也無需再使用塑料袋包裝鞋盒,本身就結合了手提袋的設計。此舉將為彪馬公司省下8500公噸廢紙,相當于1400頭成年大象的體重。彪馬還表示,這一改變意味著在生產過程和運輸中減少使用60%的水和能源,因為新包裝的重量比舊包裝更輕。
鞋企要想長遠發展,立足海內外,就必須充分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以“環保”為己任,不能因一時的利益危害消費者和環境,同事應大力投入科技研發和創新機制,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產品的科技含量,用過硬的“質量”說話,做到“環保”與“科技”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樣才能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打造自己的百年老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